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白蝦設施化養殖技術開發

  • 出版日期:111-09-30
  • 點閱數:672
  • 修改時間:111-10-03

白蝦 (Litopenaeus vannamei) 為世界養殖蝦類的主要蝦種,具生長快速、蛋白質需求低、換肉率高、養殖密度高、對鹽度及溫度耐受性高、抗病性強、繁殖與馴養容易、蝦苗育成率高等優點 (Flegel, 2003)。我國的白蝦養殖產業自1998年後才逐具規模,並於2001年取代草蝦成為主要養殖蝦種,2020年白蝦養殖產量為8,096公噸,產值達15億元 (漁業統計年報,2020),目前國內白蝦養殖主要以混養為主流,即以虱目魚或鱸魚為主,白蝦為輔的魚蝦混養型態,此種養殖模式較不重視白蝦種苗品質,容易感染病原,導致白蝦收成育成率大幅降低甚至不到一成。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繁,養殖生物受到外在環境 (如高溫、低溫、強降雨等) 影響,造成生理緊迫,易爆發疾病死亡,目前國內白蝦生產量不足供應所需,2020年國內白蝦進口量達32,280公噸 (漁業統計年報,2020),國內生產量僅達需求量25%,因此需提高白蝦養殖收獲產量以補足生產不足之缺口。為因應氣候變遷,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廣綠能養殖,屋頂型的太陽光電結合設施養殖的共構模式是發展契機,不僅可提升單一土地面積生產價值,降低外界環境對養殖生物的影響,並能保持生物安全和具防疫優勢,且高密度養殖條件較能穩定生產,提升養殖經濟效益。白蝦利用設施化養殖可提升生物安全防疫,並減緩極端天氣之影響,有助於提高養殖收獲產量,惟考量白蝦在設施養殖下可能遭遇潔淨用水不足、體色偏白等問題,建立設施化養殖技術模組可供養殖業者進行養殖光電投資前之評估參考,以促進白蝦設施養殖漁電共生產業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