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990-1999年台灣周邊海域月平均衛星遙測海面水溫之分析(1)

  • 出版日期:95-06-01
  • 點閱數:87
  • 修改時間:108-06-13

二十世紀末,衛星遙測技術之發展已達成熟階段,在海洋漁業上儼然成為強有力之探測工具,可有效應用於海洋環境監測及漁場探勘等研究。特別是近年來各種不同衛星遙測提供更多可靠之不同海洋參數之探測資料,加上電腦軟硬體技術之蓬勃發展,可將大量取得及已儲存之衛星遙測觀測資料,再處理或分析,獲得更多具附加價值及科學應用之重要資訊,例如海面水溫、海洋水色及海面高度等影像資料及其衍生之附加產品。本所NOAA/HRPT氣象衛星資料處理接收站 (位置:25。08’N;121。44’E;標高:25 m) 於1989年啟用,主要接收NOAA系列繞極軌道 (polar orbit) 氣象衛星AVHRR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資料,每顆NOAA衛星每日至少會經過台灣上空2次,一旦進入地面接收站天線可追蹤範圍內,NOAA/HRPT系統即可即時接收其本體上酬載之AVHRR極精密高解析輻射計之各頻道觀測資料。AVHRR輻射計共包含一個可見光 (Channel 1)、一個近紅外光 (Channel 2) 及三個紅外光波段 (包含Channel 3、4及5),其各頻道觀測資料可分別應用於陸地上之雲圖監測、地表溫度探測及植被分布狀況等。在海洋漁業方面,則主要用來作為海面水溫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影像觀測,可據以分析表層海況變動及監測漁場環境,並提供海面水溫分布型態給海上漁民作業時參考。利用被動式遙測方式進行觀測之AVHRR感測器係以接收到之海面輻射量值,經轉換計算獲得海面水溫影像,然而AVHRR所獲得之總輻射量,除海面向上之輻射值外,尚包含大氣作用產生之反射及散射輻射量等,故需先經大氣修正,以獲得真實海面水溫資料。經過大氣校正後之AVHRR可見光及近紅外光波段輻射量可轉換為海面反照率,而紅外光波段輻射值可轉換為海面亮度溫度值。最後採用McClain et al. (1985) 所發展之多波段海面水溫計算法 (Multi-Channe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MCSST),求得海面絕對溫度值。本研究利用1990-1999年共10年之AVHRR海面水溫影像,處理獲得之月平均海面水溫影像及其等溫線分布圖,藉以分析台灣周邊海域各月份之海面水溫與重要水文分布型態及其時空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