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養殖地位於屏東里港,泰國蝦池8月初放養蝦苗,目前進入秋冬季逐漸有藍綠藻浮出水面,且逐漸增加中,請問該如何預防與解決藍綠藻繁殖問題呢?藍綠藻對池水、蝦隻有何影響?

  • 來函日期:111-12-06
  • 類別:甲殼類養殖

養蝦水色是由植物性浮游生物所產生,透明度大約維持在25-30 cm,水色以淡綠色或茶褐色最適宜。若水色過清,透明度大於35 cm,容易使絲藻繁生,減少蝦的活動空間及阻礙蝦的成長,也會增加泰國蝦的殘食。水色過濃,透明度降低至25 cm以下,形成墨綠色或藍綠色時,則表示池水過肥,池底已老化,池中有機物大量增加的現象,水質已優養化為藻華。

藍綠藻為主之水色,易造成蝦池水中溶氧缺乏,浮游生物死亡而造成水質污染,池蝦也容易發生病害,因此養殖過程中應適當換水及施肥來維持良好的水色,並維持水中透明度為25-30 cm。

依據經驗術語:「養魚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土」,養蝦要有良好水色,在放養蝦苗前務必做好放養前之準備工作,包括清池、曬池及整池,調整pH值及施放基肥才能產生良好之水色。因此,放養前若沒有做好整池作業,蝦苗放養初期因個體小、投餌少、殘餌及排泄物等對蝦池生態環境及水質影響不大。經飼養一段時間至中後期,池蝦逐漸增長,投餌量增加,加上殘餌、糞便及動物屍體等累積,會引起一連串生物及化學變化,導致水中溶氧降低,氨氮增加等水質敗壞,甚至導致倒藻的危險。因此養殖過程中,底層可適當排水、補水,並添加適量微生物製劑或益生菌來維持水質及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