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請問淡水戶外養殖循環水技術:抽魚塭污水經沉澱過濾後再流入生態淨化池,其技術可行嗎?淨化水質等可用哪些材料?

  • 來函日期:100-10-11
  • 類別:水質管理

由於台灣的淡水資源有限,加上養殖業快速發展,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新聞時有所聞。為此,政府多年來也一直在推行循環水養殖,在技術上已無問題。
循環水過濾處理系統一般分為「養殖生物處理」及「過濾循環系統」二大類。
「養殖生物處理」係將養殖池排放之舊水導入具有淨化水質效果之生物養殖池,經吸收淨化後再循環使用。淡水魚塭常見的淨化池生物有:大頭鰱、白鰱、蜆、空心菜、布袋蓮等。
「過濾循環系統」依其作用模式分為物理、化學及微生物等過濾方式。
1. 物理過濾
利用物理方法將廢物去除之過濾方式,常見有:(1)沉澱過濾:利用較寬且深的水槽或沉澱池,並使水流速減緩,讓大顆粒或比重大的廢物沉降滯留;(2)機械過濾:利用機械方式將廢物移除,通常濾材愈密通過的水愈乾淨,但也愈容易阻塞。此外,有一些過濾機採自動清洗方式,惟一般效能愈高、愈自動化的設施,則相對成本會愈高。市面上常見有:粗粒過濾機、砂過濾器、袋濾器等。
2. 化學過濾
利用化學原理進行吸附、離子交換或氧化分解等方式來移除廢物,如傳統水塔常使用的曝氣氧化作用、活性碳床的吸附作用或利用樹脂作離子交換等方式,另養殖用水也常見使用泡沫分離方式過濾水中懸浮物質、有機質及代謝物質。
3. 微生物過濾
主要是利用附著在過濾材料上的硝化細菌(形成生物膜),將水中有毒的氨態氮及亞硝酸氨轉化成無毒的硝酸鹽。常見生物濾材有:毛刷、塑膠生物球、多孔性生物濾材、陶磁環濾材等。此外,使用微生物過濾的設施則有沉浸式生物濾床、滴流式生物濾床、生物旋轉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