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請問以魚塭的藻水引入筍殼魚室內循環水養殖系統中來大量換補水的可行性?

  • 來函日期:102-03-11
  • 類別:水質管理

一般室內循環水養殖系統會利用生物濾床的細菌進行礦化、硝化作用,將含氮廢物轉換成毒性較低的型態,若再利用植物體的同化作用,則可進一步合成植物組織,將含氮廢物徹底去除。目前坊間所見的〝魚菜共生〞就是利用此原理,其將養魚廢物抽運到植物吸收的生物濾池系統,成為植物生長的營養液。所以室內循環水養殖的廢水對魚塭的藻類而言是生長的營養液,可促進藻類成長。此外,藻水對養殖魚類而言,不但有遮蔽穩定的作用,更是調節池水酸鹼值的天然緩衝物質。就魚塭生態環境而言,藻類屬於初級生產者,有利於初級消費者 (如輪蟲、水蚤等)、次級消費者 (如水生昆蟲、魚蝦幼苗等) 的產生,對魚池的生產力有正面的效果。
因此,如上所述,室內養殖池若培養 (或引進) 藻水,對養殖生物或水質應有穩定乃至增產的效果,唯實務操作上應考量硬體的規劃設計及流程的安排,大致包括:
一、含氮廢物的處理,規劃重點如:(1)是否要提供做魚塭之營養鹽或須予移除;(2)於室內或室外處理;(3)利用過濾設施處理或使用生態方式淨化。
二、藻水在循環系統的維持,注意事項如:(1)藻類不可為過濾設施所濾除;(2)須提供藻類生長的光源以保持其新陳代謝;(3)養殖池中藻水的濃度不可太高,避免筍殼魚缺氧及影響攝食;(4)養殖水採內部循環或與魚塭共同循環。
三、注意魚塭的水質是否遭受污染,對要引進室內養殖池的水質要先做適當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