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石斑魚養殖疾病防疫

  • 日期:106-12-01
  • 點閱數:631
  • 修改時間:110-07-13

石斑魚為水產養殖發展之重要的高經濟魚種,在近幾年因消費市場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加,以及產業需求的帶動下,促使石斑魚養殖技術不斷精進創新,產品品質提升且產量急速增加,其所帶來的收益也相當可觀,因此吸引更多的業者競相投入石斑魚養殖產業。養殖面積逐年增加的情形下,在追求更高的利潤收益,單位面積放養密度提高,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方式,導致環境水質變化急速。氣候的變遷及海域受到排放水的污染,連帶導致沿近海水質條件不佳,養殖所抽取引用之海水即有病原微生物存在,使養殖石斑魚易遭受到細菌及病毒的侵襲,在魚隻受到緊迫時,常因而導致疾病爆發,是造成石斑魚養成率低及經濟損失等問題的主要原因。

瞭解各個季節及養殖階段常發生的疾病種類,精確有效的進行疾病防疫工作,是減少疾病發生的重要關鍵。本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為民服務工作,受理養殖業者送檢測之養殖生物,記錄受理案件之養殖基本資料,包括養殖魚種、面積、投餵餌飼料;以及水質分析檢測,項目包括養殖池酸鹼值、鹽度及水中氨和亞硝酸的含量;疾病檢測內容有體表、鰓部及體內寄生蟲,觀察內臟器官,病症分析,快速檢測試劑檢測神經壞死病毒 (nervous necrosis virus, NNV) 及虹彩病毒 (grouper iridovirus, GIV),並將結果加以統計分析。

經統計彙整2010-2012年為民服務-受理魚病檢驗案件資料分析結果,疾病發生案件高峰期在4-5月及9-10月,屬初春及入秋季節變化之際,氣候及溫度的日變化較大,使養殖生物容易受到緊迫而發生疾病。分析每年罹病魚種結果,石斑魚為最多,自2010年佔78% 至101年佔84%,特別在嘉義以南,臺南、高雄、屏東等養殖地區為石斑魚養殖之主要區域,而檢測石斑魚種有點帶石斑、鞍帶石斑及龍虎斑等為最多。

石斑魚疾病檢測結果經分析,病毒性疾病以快速檢測試劑檢測神經壞死病毒及虹彩病毒為主要,檢測患病的魚隻多為2寸以下的魚苗,在2010年時所發生的44% 最高;寄生蟲發生的比例在這3年間變化並不太大,約為38-40%,其中以車輪蟲的發生比例為最高,其次為白點蟲和魚蝨,而寄生蟲主要發生在5寸以上魚苗至體重1.2 kg的石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