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國漁電共生試驗推動現況

  • 作者:劉于溶、葉信利/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發展綠色能源是政府當前的重要能源政策,本所在保障漁業生產的前提下,積極投入漁電共生養殖模式之建立與推廣,期能達成漁電共享雙贏之目標。為此,本所特於109年9月21日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台灣水產學會共同舉辦「2020漁業綠能產業應用論壇」,希望透過成果分享與產業實務之討論交流,進一步加速帶動漁電共生相關產業之發展。本論壇由張錦宜副所長主持,本所負責推動漁電共生養殖研究的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葉信利主任應邀於會中分享「我國漁電共生試驗推動現況」。

葉信利主任分享漁電共生試驗推動現況

葉信利主任分享漁電共生試驗推動現況

目前本所針對漁電共生之三種主要結合型態–浮動型、立柱型與設施型 (創新產業化模組) 進行試驗,以40%遮蔽率並維持70%以上之產能為前提,探討光電設施對養殖物種可能造成的影響。初步結果顯示,光電設施的遮蔽效果可調節魚池水溫,並降低強降雨、寒流影響,營造更穩定的養殖環境,提升養殖產能;此外,每公頃魚塭除漁獲外,養殖業者每年約可增加地租收入20~40萬元,光電業者則可設置≧0.4MW發電裝置,整體收益增加,是值得推廣之升級模式。

本所計畫針對國內十大主要養殖物種進行漁電共生養殖試驗,目前已完成文蛤、虱目魚、淡水長臂大蝦以及吳郭魚之試驗,未來將陸續進行白蝦、金目鱸、石斑、七星鱸、午仔魚與烏魚之相關研究。此外,為加速綠能養殖新型態技術之建立及推廣,已分別於海水中心(臺南七股)與臺西試驗場(雲林臺西)規劃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供養殖相關團體與太陽能光電業者進駐,並規劃成立專家服務團,協助縣市政府推動綠能專區審查,以及解決業者遭遇之養殖和疾病問題。另,本所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現正積極爭取經費,擬於育成基地與週遭之養殖試驗場地,實施水質與微生態之追蹤調查,以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漁電共生對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期能在確保環境永續的前提下,達成水產養殖與能源產業併進雙贏之目標。

為結合民間企業之資源及創新思維,共同突破漁電共生關鍵技術,本所於雲林臺西及臺南七股各規劃10公頃的綠能養殖創育基地,讓業者集中測試光電養殖整合系統的效能以及研發管理模式

為結合民間企業之資源及創新思維,共同突破漁電共生關鍵技術,本所於雲林臺西及臺南七股各規劃10公頃的綠能養殖創育基地,讓業者集中測試光電養殖整合系統的效能以及研發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