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牡蠣殼的多元利用

  • 作者:王庭玫、蔡慧君/水產加工組

根據 2019 年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出版之我國百大社會課題調查研究,「落實源頭減量與物質循環再利用」為2018 年民眾關心的 TOP10 社會課題之一。依據農委會 2009-2019 年廢棄物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每年平均約產生 16 萬公噸的廢棄牡蠣殼,其中未妥處量約達 2.2 萬公噸,廢棄的牡蠣殼不僅佔空間,也造成污染環境疑慮,成為環保上的一大問題,因此如何有效處理廢棄牡蠣殼,是常受到關注的議題。

牡蠣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應用層面廣泛,不僅可用於建築、紡織、包材等產業,甚至可當作藥錠的賦形劑。目前國內已有相關業者對於廢棄牡蠣殼進行回收再利用,例如將貝殼、螺殼、牡蠣殼清洗後製成母粒,應用於塑膠鞋底產品的產製,可減少石化塑膠的使用;將牡蠣殼粉和纖維素結合製成生物可分解複合原料,開發生物可分解熔噴不織布,作為環保口罩的素材;將奈米化牡蠣殼粉應用於紡織,結合回收的寶特瓶重新抽絲,製成多功能且天然無化學劑的紗線材料等。

為提升牡蠣殼產品經濟價值,本所近年來積極開發牡蠣殼多元產品,包括(1)牡蠣珍珠層胜肽保養品:以專利製程技術萃取牡蠣殼珍珠層胜肽,作為肌膚淨白保養品;(2)有機酸鈣粉:將牡蠣殼粉改質成有機酸鈣粉,作為營養膳食補充品;(3)複合 3D 列印線材:利用牡蠣殼取代部分聚乳酸,作為輸出之環保線材;(4)牡蠣殼貓砂:將牡蠣殼粉經配方調整後製成貓砂,具有除臭、價格便宜與成分天然等優勢,未來技術成熟後,可搶攻寵物市場;(5)牡蠣殼氣調抑菌裝置:利用專利裝置產生的氣調環境,有效抑制多種好氧性腐敗菌生長,可應用於生魚片冰櫃或儲放生鮮水產品儲藏盒;(6)牡蠣殼自發熱源包:將改質牡蠣殼經配方調整製成發熱包,可搭配調理包用來復熱產品。另外本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則利用廢棄牡蠣殼取代鳳螺養殖所需之「珊瑚底砂」,藉由牡蠣殼吸附水中磷酸根及重金屬,來提高鳳螺之活存率及成長率。

對於牡蠣殼的多元應用,本所仍持續積極投入相關研究,現正導入跨域(工業)技術團隊,合力開發生物可分解複合材料的環保型新料源,期望未來能提供產業利用牡蠣殼取代塑料以開發相關產品,除了可大量去化牡蠣廢殼,落實源頭減量、循環減廢的政策目標外,並藉由新創技術提升牡蠣殼附加價值,同時鏈結不同領域的產企業投入,創造更為豐碩的成果與價值。

圖一、牡蠣殼的高值多元利用

圖一、牡蠣殼的高值多元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