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牡蠣產地鑑定技術有一套,研究團隊榮獲本所首屆「績優研究獎」

  • 作者:吳美錚/技術服務組

為提高同仁的士氣與績效,張錦宜所長於112年設立了「績優研究獎」。首屆(112年度)由「牡蠣產地鑑定技術」研究團隊脫穎而出,贏得該項殊榮,並特別於113年2月1日在本所7樓舉辦的112年歲末聯誼活動中公開頒獎表揚(圖1),俾讓團隊的努力成果廣為周知,也希望能夠發揮「有為者亦若是」的潛移默化功能,激勵全所同仁持續開創研發佳績。

圖1、牡蠣產地鑑定研究團隊結合本所水產加工組、海洋漁業組及海水養殖研究中心臺西試驗場的研究人力,群策群力下,一舉交出亮麗成績,並獲張所長遴選為112年度績優研究獎

圖1、牡蠣產地鑑定研究團隊結合本所水產加工組、海洋漁業組及海水養殖研究中心臺西試驗場的研究人力,群策群力下,一舉交出亮麗成績,並獲張所長遴選為112年度績優研究獎

牡蠣是臺灣重要的養殖貝類,然而近10年來的牡蠣清肉的產量與產值大都呈現下滑現象(圖2),以111年為例,當年的產量與產值分別為16,692公噸與新臺幣38.9億元,與10年前(102年)的27,793公噸與61.6億元相較,大幅下降了40%與37%之多。


圖2、近10年(102-111年)臺灣養殖牡蠣的產量與產值變動

圖2、近10年(102-111年)臺灣養殖牡蠣的產量與產值變動

為了深入了解臺灣牡蠣產業面臨的問題,本所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的楊清閔副研究員實地走訪了臺南、嘉義、雲林和彰化等牡蠣主要養殖區,並以問卷進行調查。資料分析之結果顯示,在眾多的重要問題中,進口牡蠣,特別是越南蚵對於產銷平衡造成的衝擊幾乎是所有養殖業者一致認為的困境。

 

根據農業部最新的農業貿易統計資料顯示,臺灣的牡蠣進口量有逐年上升趨勢,從過去10年的數據來看,國內的牡蠣進口量已由103年的1,108公噸增加至112年的6,653公噸,大幅提高了6倍之多,其中越南是最大的進口國。以112年為例,去年由越南輸入的牡蠣數量與價值分別為4,065公噸與1,207萬美元,約佔國內牡蠣總進口量、值的61%與43%。

大多數的越南牡蠣與臺灣蚵都同為葡萄牙牡蠣 (Magallana angulata),因外觀相似,很難由肉眼區分,因而導致以售價較低的越南產牡蠣混充國產牡蠣的情況時有所聞,除了嚴重影響本地蚵農和消費者的權益外,各養殖區原本的季節性供貨調節也受到破壞,對國產牡蠣的收購價格與數量造成衝擊,養殖風險大為提高。

本所為因應上述情況,整合了水產加工組、海洋漁業組及海水養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力,成立了「牡蠣產地鑑定」研究團隊。該團隊成員克服重重困難,於111年6月至112年9月期間,聯合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及澎湖等5個行政區、6個區漁會,取得380件國產牡蠣樣本,同時跨國蒐集來自北越(下龍灣及榮市)、中越(峴港)及南越(芽莊)等地區的215件境外牡蠣樣本,進一步建立了「牡蠣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和「牡蠣物種之鑑別檢驗方法」等產地鑑識技術。該兩項技術對國產與境外牡蠣之辨識率高達97.3%,已於112年11月3日通過食藥署審議並公開為建議的檢驗方法(TFDAF0035.00及TFDAF0036.00)。未來配合行政單位的稽查,可協助產地溯源,準確揭露產品的產地資訊,除了保障臺灣蚵農的權利與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外,同時有助於建立國產牡蠣品牌和行銷管道,有效維護產業的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牡蠣產地鑑定」研究團隊的努力與成果有目共睹,獲得「績優研究獎」可謂實至名歸。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歲末聯誼活動特別邀請退休人員參與,除了促進彼此的情感聯繫之外,透過「績優研究獎」的表揚,也可讓前輩們更加了解本所的最新研發動態與成果。他們也藉此機會殷殷期勉在職同仁能夠承先啟後,再接再厲的為水產界做出更多貢獻。

本次歲末聯誼活動特別邀請退休人員參與,增進前後期水試人的情感與經驗交流

本次歲末聯誼活動特別邀請退休人員參與,增進前後期水試人的情感與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