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以標識放流進行貪食沼蝦棲息型態之研究初報

  • 作者:陳念慈、蕭玉晨、莊凱婷、陳冠如、楊順德/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貪食沼蝦(Macrobrachium lar)具有離水爬行及很強的溯河能力,因此常被稱為「過山蝦」,是臺灣產的大型淡水蝦類,體長可達16公分。貪食沼蝦在臺灣分布廣泛,清澈河川的出海口、中下游區的平緩水域或深潭以及河川中上游的湍急山澗皆能發現其蹤跡。由於貪食沼蝦體型大,肉質鮮美,市場價格高,一斤約為500~550元,然目前尚未有商業上的養殖,市面流通數量稀少,大都直接供應山海產餐廳。

本中心近年來發現彰化地區部分水域內分布有體型大小不一的貪食沼蝦,由稚蝦至成蝦(雌蝦抱卵)皆有。貪食沼蝦成蝦體色大致呈黃綠至黃棕色,第二步足大螯的可動指節處及腹部體節間有澄黃色斑點(圖1);稚蝦(圖2)體色略為透明,可從兩個螯前端及體側分布的橘斑來分辨種類。為究明貪食沼蝦在相關水域的棲息型態是定居(resident)或遷徙(transient),以作為未來開發為商業利用之參考,研究人員以標識放流再捕捉(mark-release-recapture)方式,逢機捕捉較大體型成蝦(體全長7公分以上),並以不同色環標識於貪食沼蝦眼柄來追蹤辨識。

圖1、貪食沼蝦成蝦(抱卵雌蝦)(體長約10公分)

圖1、貪食沼蝦成蝦(抱卵雌蝦)(體長約10公分)

圖2、貪食沼蝦幼蝦(體長約為4公分)

圖2、貪食沼蝦幼蝦(體長約為4公分)

本次總共標識19隻,其中雌蝦11隻,雄蝦8隻,成蝦經眼柄標識(圖3)後放回原棲息水域,隔月起於同水域逢機捕捉成蝦觀察。結果顯示,放流後的四個月期間,每個月皆可捕捉到標識的貪食沼蝦,分別佔總捕捉量(成蝦)的20.8、18.2、4.0及6.7%;而此四個月期間,標識貪食沼蝦的再捕率分別為26.3%(雌雄蝦分別為37.5%及18.2%)、21.1%(雌雄蝦分別為18.2%及25.0%)、5.3%(雌雄蝦分為0%及12.5%)及5.3%(雌雄蝦分為0%及12.5%)。放回後的第六個月起,未再捕捉到標識蝦。由標識放流再捕捉的初步結果來看,雄蝦的再捕率遠高於雌蝦,且停留在該水域的期間更長,可能是因為雄蝦較常「宅」在棲息水域偏向定居型,而雌蝦或因考量到蝦苗的存活,在抱卵即將孵化時會向沿海遷徙。

未來可將眼柄標識方式應用於其他原生蝦種,作為成長、繁殖及移動模式等相關研究或資源管理的參考。

圖3、 眼柄標記後的貪食沼蝦

圖3、 眼柄標記後的貪食沼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