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會走路的紅雙鎗角魚

  • 作者:陳岳川、龔淑仁、邱韻霖、謝恆毅/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紅雙鎗角魚 (Lepidotrigla alata) 的分類地位為:輻鰭魚綱 Actinopteri、鮋形目Scorpaeniformes、角魚科 Triglidae、鱗角魚屬Lepidotrigla,又稱為:翼紅娘魚、紅娘魚、翼鱗角魚;澎湖地區俗稱雞角、角仔魚。主要分布在臺灣、日本、中國等西北太平洋海域。主要棲息於近海沿岸的砂泥底質水域,最深可生活在水深200公尺左右,最大體長約20公分。    

紅雙鎗角魚最大特色就是吻部上緣有像留著兩撇小鬍子一般的突出吻棘,所以又被稱「角仔魚」。吻棘邊緣具有細小鋸齒,眼眶後棘和前骨棘細小,上下頜及鋤骨具有絨毛狀齒,頰部無明顯隆起線。頭部大,體型側扁延長成紡錘狀。頭部、體背呈淡紅色,接近腹部漸漸淡白。眼睛大,能在光線不足的海底看清楚獵物。體被骨板櫛鱗,頭部、胸部及腹部的前方處無鱗,有兩背鰭,其背鰭基底兩側都各有一列的棘盾板 (圖1),當背鰭收平後,此時棘盾板才會突顯出來。臀鰭與第二背鰭位置相對,尾鰭略凹呈截形,胸鰭寬大而緊連著貼於海底底層的腹鰭 (圖2)。左右胸鰭各有三根游離鰭條特化成觸角狀,外型像似蝦蟹的步足,使得紅雙鎗角魚會游泳也能以行走方式前進 (圖3)。在海底緩慢的匍匐爬行時,紅雙鎗角魚發揮胸鰭演化的特殊能力,將其觸角狀鰭條深入於砂泥之中以搜索藏於砂泥中的生物,如小魚、多毛類、端腳類及軟體動物等,再加以獵食。

圖1、紅雙鎗角魚之特徵:背鰭兩側的棘盾板

圖1、紅雙鎗角魚之特徵:背鰭兩側的棘盾板

 

圖2、紅雙鎗角魚之胸鰭、腹鰭緊連

圖2、紅雙鎗角魚之胸鰭、腹鰭緊連

 

圖3、紅雙鎗角魚有著寬大胸鰭與三根游離鰭條

圖3、紅雙鎗角魚有著寬大胸鰭與三根游離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