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深海稀客~蒲原氏擬錐齒鯊

  • 作者:海洋漁業組 吳允暉

筆者3月時到南方澳漁港執行帶魚計畫調查工作時,發現帶魚延繩釣混獲物內出現罕見的蒲原氏擬錐齒鯊 (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 (圖一),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這位深海稀客。

1

圖一、南方澳漁港拍賣的蒲原氏擬錐齒鯊

蒲原氏擬錐齒鯊是鼠鯊目 (Lamniformes)、擬錐齒鯊科(Pseudocarchariidae) 唯一的成員,其英文名Crocodile shark係從日名ミズワニ(Mizu-wani)(水鱷魚) 而來,除了因為牠與鱷魚一樣擁有突出如尖刺狀的牙齒 (圖二) 外,被釣獲上船時,還會憤怒的掙扎與張嘴猛咬,狠勁完全不輸給兇猛不馴的鱷魚。本魚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東北部及東部海域一帶偶見,以魚類、魷魚為食,主要棲息於300公尺以下的深海,因此擁有一對比例特大的眼睛以適應深海生活。最大體長約1.1公尺左右。

2

圖二、蒲原氏擬錐齒鯊針狀利齒近照

在南方澳發現的蒲原氏擬錐齒鯊是由帶魚深海延繩釣混獲。帶魚延繩釣為防止被帶魚銳利的牙齒切斷,所以釣鈎是加強版的鋼絲鏈鈎 (圖三),一組通常有4-5鈎,鈎與鈎之間布滿了夜光珠 (據說可以增強對帶魚的吸引力),其作業時間通常在夜間,作業深度約150-200公尺,但因為包括蒲原氏擬錐齒鯊在內的許多深海魚都類具有白天棲息在較深海域,夜間上浮到表層海域覓食的日夜垂直遷徙行為 (diel vertical migration),因此帶魚沿繩釣偶會混獲。本魚種肉質尚可,一般以下雜魚處理;也有人將其巨大且富含鯊烯 (squalene) 的肝臟加工成魚肝油,但曾有報導指出,大量食用鯊烯會引起中毒現象,因此要多加小心。

3

圖三、南方澳漁港帶魚延繩釣的鋼絲4鏈鉤釣組及秋刀魚釣餌

筆者在南方澳漁港購入2尾樣本 (圖四) 至實驗室進行解剖,結果發現2尾均為雌魚,其平均體長為90.1 公分,體重為4.1 公斤,肝臟平均重量為860 公克 (約為體重的1/5) ,內含鯊烯的肝臟密度比海水低,因此可為鯊魚提供中性浮力減少多餘的能量消耗。2尾雌魚生殖腺均未成熟。

4

圖四、蒲原氏擬錐齒鯊樣本

蒲原氏擬錐齒鯊屬於非胎盤型的胎生鯊魚,因為沒有卵囊胎盤,所以第1批受精卵進入子宮後開始慢慢發育,早期所需養分由受精卵提供,母體會由卵巢不斷排出卵粒進入子宮作為胎仔的食物。這些後來進入子宮的卵雖然仍會受精甚至發育成初期胎仔,但最後多半被最早發育的手足當作營養來源。灰鯖鮫、狐鮫均都屬於這一類繁殖方式。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擬錐齒鯊每胎平均產子數約4尾,出生體長可達36-45 公分。西南大西洋的擬錐齒鯊成熟體長雌性約87-103 公分、雄性約72.5 公分。利用脊椎骨斷面推定年齡,雌性最大達14歲,雄性最多8歲。

最後以一則與蒲原氏擬錐齒鯊有關的軼事做個總結:1985 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AT&T) 在大西洋加那利群島安裝了第一條深海光纖電纜後,發現該系統不時發生故障,常常需要花許多錢維修。不勝其擾的AT&T於是委託科學家調查到底故障原因為何?最後從回收的電纜段中取出了大量的鯊魚牙齒碎片,而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蒲原氏擬錐齒鯊的牙齒,科學家推測這他們可能是受到電纜周圍的電場所吸引。AT&T最後只好在電纜的聚乙烯塗層下加上一層鋼網來保護,才成功阻止了這些神秘的深海小鱷鯊駭客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