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所科研佳績紅不讓,「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展現豐碩成果

  • 作者:林芳安/技術服務組

「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於本(112)年10月12-14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館盛大展出。本次博覽會涵蓋了「創新領航」、「未來科技」、「永續發展」3大主題展區,其中「永續發展館」由農業部統籌,與環境部、勞動部、產發署、能源署、國營會、核安會等合作,以「淨零排放」為主軸,共同展示113項創新科技。另外,主辦單位於展覽期間特別主辦發明競賽,共計有來自臺灣、韓國、泰國、印尼等廠商或機構近530件發明專利作品參賽,本所特別挑選「一種用於預防水產動物受病原體感染富含合益素及適口性佳之飼料添加物」、「一種含貝殼粉之塑料膜片及其應用」、「一種保鮮裝置與其保鮮系統」及「牡蠣殼粉加熱包結構」等4項專利技術參與競賽,評選結果分別榮獲2金(前2項)2銀(後2項)的全壘打佳績,代表本所豐碩的研發成果備受委員肯定。

本所以4項專利技術參加「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榮獲2金2銀之殊榮

本所以4項專利技術參加「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榮獲2金2銀之殊榮

農業部農業科技司李紅曦司長(前排左五)與所屬機關首長共同為「永續發展館」拉開序幕

農業部農業科技司李紅曦司長(前排左五)與所屬機關首長共同為「永續發展館」拉開序幕

 

 

展區部分,本次農業部所屬機關配合永續發展館之「減碳增匯」、「綠能科技」及「循環再生」3大主題,一共展出39項具商品化潛力之科研成果,本所提出了下列三項技術參展:

青蟹成蟹養殖管理技術
俗稱紅蟳的鋸緣青蟹(Scylla serrata)在全球水產品市場上廣受歡迎,然因高殘食率和低育成率,產量偏低,以致難以滿足消費需求。本項研發成果涵蓋稚蟹田間池放養、投飼、環境管理及成蟹採收等各個環節的關鍵技術,有助於穩定生產成蟹並減少青蟹情況,進一步提高產量和品質。本技術還可以與光電設施結合,促進青蟹產業多元發展,提升養殖效益。

青蟹成蟹養殖管理技術獲農業部推薦參加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前記者會提早亮相

青蟹成蟹養殖管理技術獲農業部推薦參加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前記者會提早亮相

白蝦設施化養殖技術
本技術適用於一般設施或光電設施內建構完善的白蝦(Litopenaeus vannamei)生物安全養殖,採用生物絮凝及簡易循環水兩種高密度省水模式,大幅降低水源處理成本、疾病傳播風險及廢水的排放。除了改善環境之外,亦從飼料添加物著手,可解決設施下白蝦體色偏白的缺點,有效提升白蝦色澤及商品價值。

東港養殖研究中心楊明樺助理研究員向李司長介紹白蝦設施研發成果

東港養殖研究中心楊明樺助理研究員向李司長介紹白蝦設施研發成果

紅葡萄藻加值應用技術
紅葡萄藻(Botryocladia leptopoda)在臺灣養殖技術成熟,產量穩定,本技術針對紅葡萄藻進行完全利用,包含3項紅葡萄藻加工技術,分別可生產藻鹽、機能性胜肽與植化素,並作為保健食品及肌膚保養品素材。

本所在雄厚的科研基礎下,致力各項創新技術的研發,並積極參與國內各大展覽,期待能讓更多人深入了解本所的績效,同時全面落地推廣業界應用。本屆的發明競賽獎,本所繼去(2022)年以「自動化可攜式即時總生菌數檢測系統及其方法」榮獲銀牌獎之後,今(2023)年更上一層樓,參賽的4項專利技術從53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囊括2金2銀的紅不讓佳績,代表研發同仁一步一腳印的努力以及研發實力也榮獲專家學者的肯定。本所未來將持續以優質、高效、健康、永續為主軸,戮力開創科研佳績,落實豐漁富民與帶動產業升級發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