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颱風對海洋基礎生產力的影響

  • 發布日期:102-05-01
  • 點閱數:827
  • 修改時間:108-06-15

在一般的海洋環境,海水表層因為浮游植物生長利用,營養鹽含量通常是不足或貧乏的,而海底的營養鹽則相當豐富,如果有湧升流將深處的營養鹽不斷的送到海洋表層,此區域的基礎生產力會大大提高,也會形成良好的漁場。而除了湧昇流外,颱風亦是將海底營養鹽帶至表層的另一個重要機制,然而颱風過境前後的海象相當惡劣,船測資料相當難以取得,有關其影響程度的報告相當稀少。
水產試驗所去(101)年度執行「台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夏季調查航次時,期間巧遇天秤及布拉萬颱風,故分別於101年8月21-22日(颱風來襲前)以及8月29-30日(颱風過後),在台灣西南海域的相同5個測站進行兩個航次的調查,利用水試一號試驗船以輪盤採水器於5m及25 m進行分層採集,水樣以液態氮(-196℃)急速凍結後攜回實驗室測定。
分析結果顯示,颱風過後營養鹽及葉綠素甲含量較颱風前明顯地增加(圖1),硝酸鹽(NO3-)、磷酸鹽(PO43-)及矽酸鹽(SiO22-)含量分別增加1.83、1.31、1.55倍,葉綠素甲(chl-a) 則增加3.59倍。
除了營養鹽增加外,颱風過後浮游植物群落結構亦發生改變。營養鹽含量高低是影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產的重要因素,颱風來襲造成底層海水上升,底層營養鹽經由攪動被帶往表層,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將海水中的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提高海域的基礎生產力。本次分析結果並發現,颱風過後西南海域的浮游植物優勢族群由小型浮游植物演替為大型浮游植物(圖2),這與不同大小的浮游植物所採取的營養策略有關,由於大型個體細胞較大,營養鹽吸收半飽和常數大,因此在營養鹽較充足的環境中生長較小型個體迅速,此結果進一步說明了營養鹽與浮游植物的生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營養鹽含量的改變不僅與浮游植物生物量有關,更對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產生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