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海鱺育種研究-打開養殖近親化癥結

  • 發布日期:103-07-11
  • 點閱數:555
  • 修改時間:108-06-15

海鱺是台灣箱網養殖產業的主要魚種,但近年來,陸續發生養殖過程中,易感染疾病、早熟、成長遲緩及畸形等問題,影響產業發展甚鉅。台灣的海鱺繁養殖技術是在1990年建立,透過捕捉野生種魚,經人工催熟及授精而得,由於人工養殖海鱺二年即具有繁殖能力,故往後繁殖場所使用的種魚均由此而來,到目前已經近親繁衍超過10代,這造成養殖魚種的基因歧異度降低,子代出現成長遲緩、畸形率增加、易罹患疾病、早熟等結果。
多年來,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本所)著手進行海鱺育種繁殖計畫,盼透過種魚選育以繁殖優質的海鱺魚苗,並推廣予繁養殖業者,增加養殖效益。首先從天然海域中捕捉野生海鱺,移入本所陸上池塘中馴養培育,待成熟後進行繁殖及育苗試驗,對培育出的海鱺仔魚進行各種測試,再篩選抗病性強及成長迅速的海鱺子代作為種魚,以改善種魚品質。
結果顯示,野生海鱺繁殖的魚苗,在剛孵化階段,畸形率僅為5.67% (一般近親化魚苗為17.67%)。孵化後25天畸形率僅0.06%,遠低於一般近親交配的仔魚(6%)。另外,在飼料效率及對發光菌抗病力表現上,同樣是野生海鱺繁殖的子代有較好的表現。上述結果顯示,野生海鱺交配繁殖的子代具明顯的生長優勢,可有效解決海鱺養殖上面臨的問題。
目前已有魚苗透過技術轉移供給養殖業者試養,未來本所將持續進行海鱺選種、育種及保種的研究,協助解決養殖上的問題,以促進海鱺養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