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陳代理部長於113年5月1日上午,偕同虎井陳大川里長視察所屬水產試驗所在澎湖離島虎井的低利用度漁港進行海草復育情形,肯定海草復育之成果且有效改善棲地環境與增裕漁業資源,同時也指示應加速海草復育技術之精進,可參考或改良現有的農業技術應用於海草的復育,將可加速海草修復的效益。
全球海草床流失之趨勢有愈來愈加速的趨勢,海草床修護與養護已到刻不容緩的階段。本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簡稱澎湖中心)為國內最早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研究的單位,最早始於103年以改良海草移植的根狀莖法,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種植了60平方公尺的海草,迄今所移植的海草已增長近50倍。不僅有效改善棲地,提供給更多的海洋生物棲息空間,有效增裕漁業資源。如在海草床恢復後常吸引大量幼魚群棲息其間,如青嘴龍占、奧奈鑽嘴魚及臭都魚等;同時也可提供水產種苗如遠海梭子蟹放流,提高放流成效和凝聚社區對海草床保護的共識。另外海草生態系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更是重要的藍碳之一,且海草床的碳移除量較森林高,因此海草床的修復與養護,將可促進海洋碳匯大幅的增加,有助為地球保有健康的海洋環境與資源。
國內現有219個漁港,漁港隨著漁業人口衰退及漁港淤積嚴重面臨低度使用的窘境。自84年起至112年,國內已廢止21處漁港,在108年也盤點出低度使用的漁港計有73處,又以澎湖縣35個最高,佔約48%。未來面臨低利用度漁港轉型或活化(如藉由棲地修復增加漁業資源)將扮演示範的角色。澎湖中心為轉型與活化低利用度漁港,以改善棲地環境為主軸,恢復自然海岸為目標,有效的提高棲地多樣性,增加海洋生物食物來源與棲息空間,進而轉型為放流種苗中間育成場,於111年執行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的委託計畫時,於虎井西側的「防波堤兼碼頭」之泊地進行6次海草移植,共完成了102m2。經1年後,所移植的海草已擴展近900 m2,初具海草床之雛型,達到低利用度漁港活化與漁業資源增裕之目的,改善海洋資源枯竭資源復育之問題。
圖1. 部長於虎井海草復育區聽取水試所澎湖中心謝主任簡報
圖2. 部長與水試所張所長觀看虎井水下海草復育情形
圖3. 虎井陳大川里長陪同部長視察虎井海草復育情形
圖4. 隨著虎井海草床漸增,綠蠵龜在海草復育區活動的次數也愈來愈頻繁
圖5.海草床青嘴龍占魚群
單位連絡人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
電話:(06)9953146#120;手機:0937-604515
撰稿人
技工:冼宜樂
電話:(06)9953146#117;手機:0921-54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