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飼料中添加海木耳藻渣發酵物之應用研究

  • 出版日期:112-06-01
  • 點閱數:198
  • 修改時間:112-06-26

石斑魚及鱸魚 (包括金目鱸Lates calcarifer與七星鱸Lateolabrax japonicus) 為臺灣的十大養殖物種,根據2021年漁業統計年報指出,石斑魚年產量約2萬公噸,產值約新臺幣44億元,鱸魚則年產2萬1千公噸,產值約新臺幣20億元;石斑魚及鱸魚養殖產業受鏈球菌及弧菌感染影響,已成為該項水產養殖產業相當重要之細菌性病原,鏈球菌感染症主要好發於高水溫期,加上臺灣南部地區養殖密度高造成緊迫,一旦爆發大規模感染,常造成石斑魚及鱸魚產量減少之經濟損失。

許多免疫刺激物 (immunostimulant) 已被證實能有效的增強魚類免疫反應以及對傳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魚類經過投餵添加免疫激活物的飼料,如由細菌細胞壁萃取的脂多醣 (lipopolysuccharide, LPS)、酵母菌之細胞壁萃取物葡聚多醣體 (β-glucan) 能有效增強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Verlhac et al., 1996; Couso et al., 2003);經由熱抽出物及酸鹼處理之褐藻 (Undaria pinnatifida),其在歐洲鯉 (Cyprinus carpio) 對愛德華氏菌 (Edwardsiella tarda) 之抵抗實驗中,顯示具較高之活存率 (Fujiki et al., 1994)。因此本研究以蘇氏海木耳 (Sarcodia suiae) 之藻渣發酵物作為飼料添加物以開發益健飼料配方,增強七星鱸及石斑魚之非特異性免疫能力以對抗細菌性病原,降低養殖過程中因細菌性疾病所產生之死亡情形,最終將本試驗所完成之海木耳藻渣發酵物推廣至養殖產業,達成建構安全且高效率的綠色水產養殖體系,促進水產養殖產業升級之目標。

海木耳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到太平洋海域之潮間帶至水下15 m以淺之礁岩,全年可見,2-5月為盛產期,全臺及離島海岸均有分布。海木耳的藻體暗紅色或黃綠色,高約5-15 cm,扁平葉狀,具叉狀或不規則分岐,頂端常呈心形或長心形,質地為厚革質或軟骨質,基部為楔形,具粗短之莖狀部。未成熟個體表面光滑,成熟後表面則具有顆粒狀突起。目前本中心已建立陸上槽式海木耳量產技術,利於掌控養殖環境及批次培養。海木耳等大型海藻含有豐富的硫酸化多醣,常用於藥妝和製藥工業。海藻衍生的硫酸化多醣還具有血液凝固、抗病毒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抗癌活性的潛在用途,水產養殖飼料添加海木耳藻渣發酵物,內含海藻多醣,預期可具有替代抗生素之潛力,海藻多醣在水產養殖中可視為益生元物質,主要被認為能夠改善養殖生物的生長性能和健康狀況 (Mohan et al., 2019)。

本試驗以目前臺灣水產養殖大宗物種之七星鱸及龍虎斑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 E. lanceolatus) 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海木耳藻渣發酵物作為飼料添加物,探討對七星鱸及龍虎斑成長效果與免疫調節能力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