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稀有的深海下雜魚-巨體無線鰨

  • 出版日期:112-06-01
  • 點閱數:108
  • 修改時間:112-06-26

宜蘭頭城的大溪漁港是北臺灣重要的觀光漁港,每逢假日,遊客絡繹不絕地前來購買魚貨或前往美食街品嚐海鮮。由於大溪漁港常年進行深海拖網漁業,作業深度更是包含了200 m以深,也成為許多海洋生物學家收集珍稀深海生物的好地方。

在下雜魚堆中,筆者最感興趣的就是形形色色的比目魚了;比目魚是指屬於鰈亞目 (Pleuronectoidei)、身體扁平、雙眼不對稱並位於同側的底棲魚類。目前世界上共有16科127屬820種 (Fricke et al., 2022);臺灣海域則約有9科40屬117種 (Lee, unpublished data)。許多比目魚物種也是重要的經濟魚種,如庸鰈 (Halibut; Hippoglossus屬及Reinhardtius屬,通常以扁鱈為名販售)、牙鮃 (Paralichthys olivaceus,常用於生魚片、握壽司) 以及五眼斑鮃 (Pseudorhombus pentophthalmus,是製作扁魚乾的主要魚種)。

比目魚屬於底棲魚類,底拖網漁業常常會大量捕獲這些魚類。在大溪漁港的下雜魚堆中,可以發現來自淺海的鮃與鰨沙;也能捕獲來自深海的無線鰨 (Symphurus)。筆者的博士論文也是靠著這些漁港的深海無線鰨樣本才得以完成。過去筆者在大溪漁港記錄過5種深海無線鰨魚類;分別是廣泛分布於東亞的東方無線鰨 (S. orientalis) 及多線無線鰨 (S. strictus)、棲息於龜山島熱泉周圍海域的多斑無線鰨 (S. multimaculatus)、棲息深度達1,000 m的本州無線鰨 (S. hondoensis) 以及這次的主角-相對稀有的巨體無線鰨 (S. megaso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