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球漁業碳排放研究之計量學及可視化分析

  • 出版日期:112-09-01
  • 點閱數:174
  • 修改時間:112-09-27

氣候變遷及人類活動正持續改變萬物賴以為生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城市化和工業化迅速所增添之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除造成全球環境變遷,也影響人類生活品質。常見之溫室氣體包含水、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和臭氧等,其中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CO2) 是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 的關鍵角色。過多的碳排放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累積升高,進而導致海洋酸化、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等致災性災害,這一系列後果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自2015年啟動的巴黎協定設定全球溫度上升不超過攝氏1.5度的目標,顯示了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決心。特別是「2050淨零排放」在國際間相繼宣示與行動,蔡英文總統也特於2021年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 呼籲全國迎上世界潮流,宣示我國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與國際接軌。

海洋的生態系統豐富且多元,不僅提供寶貴食物資源,也是目前最大的碳匯儲存處。據估計,自工業革命以來,海洋吸收約 40% 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 (Aronsohn, 2020)。在2018年由澳洲與加拿大科學家組成之團隊的一項研究也發現,海洋中捕獲大多數類型的魚類每公斤蛋白質排放的碳與陸地上生產之牛肉或羊肉等替代品相比少得多 (Parker & Blanchard et al., 2018)。另一篇《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的研究報告按國家/地區劃分的野生漁業碳排放的全球細分,並將每個國家的漁業與農業和畜牧業生產的碳影響進行了比較後發現,在全球範圍內,與牛肉和羊肉等紅肉的環境成本相比,海洋漁業的碳排放量相對較低,是人類蛋白質來源中相對永續的藍色食物 (blue food)。海洋漁業的直接碳排放主要來自漁船在捕撈過程中的柴油消耗,而海洋漁業的間接碳排放主要來自生產過程中的電力消耗,柴油所產生之碳排放恐足以影響人類對於選購該等食品的環保觀感。同年,冰島的科學家研究提出總體漁獲量和豐度是決定碳排放量的最重要因素,漁獲量越大、豐度越大,單位產出的碳排放量就越小。燃料價格也是一個因素,不能忽略技術變革在這一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此外,影響碳排放的不同因素之重要性因漁具類型而異。當增加漁獲魚類的種類不僅可增加產量,還可以提高盈利能力並減少單位產量的碳排放量。

如前所述,海洋漁業相較於畜牧業可能可以提供更低碳排放的產品,但在部分的環節若操作不慎,也可能成為高碳排食物。也因此當全球高度關注碳排放的同時,漁業碳排放的知識產出正蓬勃發展。在該領域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知識生產傳播為永續資源的最核心基礎。主要因為人類對漁業碳排放仍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理解,積極探索漁業碳排放的知識特徵和合作關係至關重要。爰此,本研究以漁業碳排放為研究主題進行書目計量與可視化分析,以理解目前國際研發發表的知識累積及網路分布,透過研究主題之發表數、引用數與國家分布,釐清漁業碳排放具體方向與近年發展重點;其二是基於漁業碳排放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國際學術合作網路的特徵及關鍵字的共現網路情況。本文的結果能接軌國際上的科研發展,做為推動漁業碳排放研究與產業發展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