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以體導電度預測海鱺魚體之粗脂肪成分

  • 出版日期:93-09-01
  • 點閱數:73
  • 修改時間:108-06-13

海鱺 (Cobia, Rachycentron canadum) 為中型的熱帶性海水魚類,是台灣箱網養殖最重要的魚種之一,1993年將海鱺經人工催熟培育魚苗成功後,其繁養技術已確立,養殖1年可達6-8 kg,第2年甚至可達15 kg以上;又因其具有疾病少、成本低、肉質鮮美等優點,國內產量已逐步增加。海鱺不同個體魚肉之粗脂肪含量差異很大且很難由外形辨別 (圖1),經分析不同養殖區域之海鱺,其背肉粗脂肪範圍為6.6-14.6%,平均10.8%;腹肉粗脂肪範圍為11.4-24.6%,平均18.8%,腹肉粗脂肪含量約為背肉的1.7倍。若將海鱺背腹肉取下由頭端至尾端各分四等段,分別測定其粗脂肪含量,結果腹肉第三段前端部位粗脂肪含量與全腹肉相近,而背肉第三段中間部位粗脂肪含量則與全背肉相近,此二部位可做為背、腹肉最簡便的粗脂肪含量測定位置。本研究嘗試應用低週電磁波掃瞄 (Electromagnetic scan, EM-scan) 之非破壞性分析,建立海鱺魚體水分及脂肪含量之預估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