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常見水產病原菌檢測晶片之開發

  • 出版日期:96-06-01
  • 點閱數:137
  • 修改時間:108-06-13

  以傳統方法診斷細菌性魚病必需先將疑似病原菌分離培養出來,再根據菌種之生理生化特性加以鑑定。此法曠日費時,一般標準鑑定流程需時約一周,若遇特別難培養的細菌 (如Streptococcus spp.) 或生長速度極慢的菌種 (如Nocardia spp.),則所費時間更數倍於此;此外,不同菌種之鑑定策略與花費時間更是大相逕庭。因此,傳統微生物方法對魚病防治而言往往只能盡亡羊補牢之力,養殖業者常因等不及診斷結果就先行盲目用藥,導致藥物之濫用、錯用,可能因此而蒙受更大的損失。
  目前利用16S rDNA鑑定細菌之技術已臻成熟,此技術鑑定率極高,全球共享之基因庫龐大完整,且不受菌種變異的影響。本研究團隊於94年以此一鑑定系統為基礎,針對臺灣常見的魚病細菌,開發出PCR快速診斷套組之雛型,唯其終端判讀步驟稍嫌繁瑣,一次可同時檢測的病原菌數量受到限制,在未來推廣上可能形成障礙,故進一步結合台灣蓬勃發展的塑化材料及電子產業,將上述套組改良為使用更人性化、可檢測項目更多、檢測速度更快的生物晶片,俾利擴大研發成果的產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