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立鱘魚種苗培育技術

  • 出版日期:93-03-01
  • 點閱數:305
  • 修改時間:108-06-13

鱘魚是現今還存在的古老魚種,有「活化石」之稱。鱘魚在中國有「鰉魚」之稱,肉不但可食用,其卵製成的魚仔醬更為世界三大珍品之一。依現代食品的觀點來看,鱘魚含低脂肪、高蛋白質及低能量,其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其他淡水魚還高,堪稱為高級的食用魚。由於其具特有的經濟價值、營養價值和生物學特性而倍受人們的關注。經加工後,精肉出口價格每公斤50美元,而鱘魚卵製成的魚仔醬在國際市場供不應求,消費市場售價每公斤高達3,000美元。然而,由於過度的捕撈,使全球鱘魚資源逐漸減少,目前已不足5000公噸。近年來,台灣的淡水魚價格持續低迷,已不敷成本,因此民間業者已陸續引進白鱘、俄羅斯鱘、閃光鱘、西伯利亞鱘、史氏鱘及匙吻鱘之受精卵或幼苗進行養殖,但因缺乏相關資訊及養殖經驗,導致養殖成果不盡理想。有鑑於此,本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竹北試驗場乃針對鱘魚受精卵的特性,特別設計一套恆溫循環孵化系統,以2公噸方型FRP桶、鱒魚孵化桶及冷卻降溫機所組合成。利用這套孵化系統,其孵化率可高達95%,改變業者認為鱘魚受精卵必需在山上養鱒場才能孵化的傳統觀念。因系統設備佔地面積小,池水可循環使用,水溫又相當穩定,因此非常經濟又實用。孵化後的幼苗,國外是以絲蚯蚓長期飼育再進行馴餌,其結果是極容易感染細菌性疾病導致爛鰓,且由於體型較大時才進行馴養,轉換人工飼料困難,育成率也很低。為改善這種缺失,本所亦建立一套魚苗培育技術,即在孵化工作開始進行之前約半個月,先行大量培養餌料生物-水蚤,然後以浮游生物網捕撈,作為魚苗最初期的餌料。約經7-10天,改用1 mm大小的魚苗人工飼料投餵,進行馴餌;然後隨魚體的成長,逐漸調整飼料顆粒的大小。利用這套幼苗培育技術,使魚苗的育成率比以往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