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引人深思的鐵假說

  • 出版日期:94-06-01
  • 點閱數:180
  • 修改時間:108-06-13

什麼是鐵假說大多數研究海洋及漁業基礎生產力者,在傳統觀念上總認為海洋中如果缺少一定量的氮,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然而全球仍有許多含有豐富硝酸鹽的海域 (例如赤道太平洋、北大西洋、阿拉斯加灣、南冰洋等),浮游植物量並不高。因此,必定有其他的因素造成該等具有主要營養鹽及光照水平都很理想的水域,其浮游植物成長受到限制。這些因素可能包括浮游動物的捕食、水體不穩定或缺乏必需的微細營養鹽,其中早在1930年代,即有人解釋可能是缺鐵的關係。基本上,鐵雖然是地殼中第4高量的元素 (佔5.63%),而且也在生物體的碳、氮新陳代謝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但海水中鐵的濃度卻非常低 (屬於Nano等級),非常難測 (易受干擾),因此,進一步的相關研究也相當困難。直到近代,海水中鐵的濃度和分布等相關研究才逐漸較有規模的展開,尤其位於美國加州Salinas鎮郊外的Moss Landing海洋實驗所,正進行著近十餘年當中最令人吃驚的科學實驗之一,那就是任職於該所的海洋學者約翰.馬丁 (John Martin, 1935-1993。患有小兒麻痺,卻是一位努力不懈、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 在1987年提出〝鐵假說 (Iron Hypothesis)〞的前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