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不同年齡九孔產卵及其幼貝活存率

  • 出版日期:94-06-01
  • 點閱數:89
  • 修改時間:108-06-13

台灣的九孔 (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 養殖已有三十餘年的歷史,其成就早已領先世界,並為國內的水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丁與楊,2003)。然而,近年來卻陸續傳出九孔幼苗脫落死亡的現象,國內的產學界針對此一現象亦積極展開調查研究,所得之主要結論卻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主要的原因可能與疾病,包括弧菌 (如Vibrio alginolyticusV. parahaemolyticus) 或病毒感染有關;也有的學者認為是藻相的改變影響了幼貝的攝食;水質方面的問題也成為部分學者亟待探討的問題;另外,也有學者認為種貝不足齡造成所產的卵質及孵化後的幼貝品質不佳,因而導致其後養殖活存率不高 (丁與楊,2003)。九孔種貝不足齡是否會造成所產的卵質不佳?事實上,在以往的報告中並沒有找到很明確的證據。林 (1984) 發現殼長7-8 cm的大貝孕卵數雖為殼長5-6.9 cm小貝的1.5-2倍,但所產的卵數卻遠少於後者。此可能是大貝需要較長的誘導時間才會產卵,但該文作者卻未等待較長時間所致。楊與丁 (1988) 就發現對1、2、3齡的九孔進行產卵誘導時,3齡的九孔需要較長的誘導時間,而1、2齡的九孔誘導時間較短,其差距可在6-14小時;但產卵時間長度卻是3 > 2 > 1齡,以致於產卵量也呈現相同的情形,不過楊與丁 (1988) 認為幼貝活存率卻是2 > 3 > 1齡。然而,在楊與丁 (1988) 的實驗中,並未有關產卵量及幼貝活存率的量化數據。此外,像陳 (2003) 並不認為種貝年齡不足是造成卵質不佳的主要原因,反而認為像近親交配、種貝培育不佳…等才是造成精、卵質劣的原因。因此,種貝年齡不足是否會影響產卵量及卵質,進而影響日後幼貝的活存率,就引起我們相當大的興趣。本實驗乃針對1、2、3齡的九孔種貝進行誘導,分析不同年齡九孔貝產卵量,並將其所產之仔貝置於育苗場培育,測定日後幼貝活存率的量化數據,以進一步了解不同種貝年齡對此兩數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