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東部海域鬼頭刀雌雄異型及性比

  • 出版日期:94-06-01
  • 點閱數:286
  • 修改時間:108-06-13

鬼頭刀 (Coryphaena hippurus, common dolphinfish) 為表層洄游性魚類,廣布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海域,為休閒漁業及商業性漁獲重要魚種之一 (Palko et al., 1982)。魚體延長側扁,額部有一骨質隆起,隨著成長而越明顯,尤以雄魚為甚,成魚頭背部幾乎呈方形 (Schuck, 1951)。鬼頭刀有雌雄異型 (sexual dimorphism) 之現象,當體長達40 cm時,前額部隆起於雌雄魚體間呈現明顯之差異 (Beardsley, 1967)。台灣沿近海鬼頭刀近十年 (1994-2003年) 漁獲量高達3,000-17,000公噸,其中以東部海域 (台東、花蓮及宜蘭縣) 最為豐富,佔全台灣沿近海鬼頭刀漁獲量約達80%以上。鬼頭刀於東部海域雖終年均有漁獲,但其漁期分明,兩個盛漁期分別為4-5月及10-12月,主要由動力船筏進行鬼頭刀延繩釣 (簡稱延繩釣) 作業所漁獲,另在流刺網作業時亦有少量混獲。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台灣東部海域鬼頭刀之雌雄異型差異現象,並調查新港籍漁船於東部海域進行延繩釣及流刺網作業所漁獲鬼頭刀之性比及體長組成,將可作為進行漁船與漁筏單位努力漁獲量標準化之參考資訊,提供將來進行東部海域鬼頭刀資源評估之重要基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