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利用Schaefer及Fox模式粗估我國巾著網漁業之最適努力量與最大持續生產量

  • 出版日期:94-12-01
  • 點閱數:110
  • 修改時間:108-06-13

一般所稱的『巾著網漁業』是由二艘漁船組合,經由魚探機測得魚群位置,而進行圍捕作業的漁撈經營方式。該漁業起源於50年代,最初由日本引進相關漁撈技術,時至今日已有50年左右的歷史,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沿近海漁業之一。然而,其經營有逐漸式微的趨勢,以1995年為例,尚有動力漁船268艘,至2002年則僅剩78艘。其作業漁場集中於臺灣西南部與宜蘭附近海域,並以高雄縣茄定鄉的興達港及宜蘭縣的南方澳為主要根據地。主要漁獲種類包括鯖科 (27.13%)、鰹類 (30.76%)、鰺類 ( 25.52%)、皮刀魚 (9.64%)和鰆類 (3.7%) 等。根據1963-2002年的漁業年報資料顯示,該漁業的漁獲量於1978年達最高峰,為37,048公噸,約佔當年整個近海漁業產量的10.43%;但自1986年以降,其漁獲量每況愈下,迄2001年,僅餘2,197公噸。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漁場環境的變動是影響魚群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有鑑於此,本篇除了探討近幾年來巾著網漁業之漁獲量大幅落的原因外,並以數理模式評估其最適努力量 (Xopt) 及最大持續生產量 (YMSY),俾利我國漁業資源未來能夠有效合理的利用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