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產生物標本數位典藏後設資料庫之規劃

  • 出版日期:94-12-01
  • 點閱數:91
  • 修改時間:108-06-13

  近年來資訊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產生革命性影響,不僅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也改變了知識的管理傳承及資訊的散播儲存。國際上各國正積極利用資訊科技推動典藏數位化工作,例如聯合國的世界記憶計畫、美國的美國記憶計畫等。我國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導,於2002年1月1日正式核定成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旨在逐步將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數位化,以利多方應用在商業、產業 (特別是文化產業、加值產業、內容產業、軟體產業)、教育、學術研究以及民生、育樂等各方面,進而加強相關生產與管理技術 (例如知識管理技術、多媒體網路技術、本地常用語文以及語言相關技術等) 之研發,達成促進我國人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之目標。該計畫下又包括內容發展、技術研發、應用服務、訓練推廣及維運管理等5個分項計畫 (參考http://www.ndap.org.tw/)。
  本所「台灣沿近海海洋生物標本之數位典藏-魚貝甲殼類」計畫 (由本所海洋漁業組、企劃資訊組執行) 及「台灣東部海域魚類標本之數位典藏」計畫 (由本所主秘室、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企劃資訊組執行) 隸屬於內容發展分項計畫下50餘個主題計畫中,由中央研究院負責彙整之「動物主題小組」,係應該小組召集人中研院動物所邵所長廣昭邀請,分別於2004年及2005年獲國科會數位典藏「公開徵求開放性計畫」遴選加入。
  本所海洋漁業組及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過去數十年來調查台灣周邊海域生態與水產生物資源時,蒐集了許多珍貴的水產生物標本。此二計畫擬將個別標本室長期累積之魚、貝、甲殼類等實體標本進行整理,結合影像處理技術,建構成數位化的標本資料庫。典藏標本經種類鑑定、生物特性描述、圖像數位化後建檔,並陸續完成檔案管理、網頁設計及檢索系統的建立,使得台灣重要水產生物典藏資產得以永久保存下來。計畫中各參與單位分工合作,其中本組負責後設資料 (metadata) 之定義、資料庫之規劃及登錄查詢網站系統之建立,希望能協助標本採集鑑定單位,將數位化之水產生物標本資料予以系統化、均值化、資料庫化,使其可透過網路由遠端加以登錄、瀏覽、查詢、擷取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