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復育台灣白魚初露曙光

  • 出版日期:95-03-01
  • 點閱數:601
  • 修改時間:108-06-13

台灣副細鯽俗稱台灣白魚,是台灣特有的淡水魚種,然近年來,由於棲地過度開發及環境污染等因素之影響,瀕臨滅絕的危機。本所多年來對於台灣本土河川魚類的種苗培育投注相當多的心力,最近終於成功繁殖3,000多尾的副細鯽魚苗,為台灣副細鯽的延續注入一線生機。台灣副細鯽成魚體長約為10-15 cm,無細刺,體色呈淡土黃色略帶銀色光澤,體側有藍紫色縱帶,吻尖,口無鬚,臀鰭、尾鰭及背鰭為橘黃色。棲息在水流緩和、水生植物繁多的水域,常成群結隊穿梭、躲藏於水草間;雌魚體型較大,腹部較為膨大,雄魚體型較小且細長。每年3-9月為繁殖期,5-7月為盛期。其卵產於水草間,幼苗孵化後,以水中浮游性動物及有機碎屑為食,小魚攝食昆蟲幼蟲或有機碎屑,成長較鯝魚快速。早年亦被視為食用魚類,故有肉魚之稱。依據文獻記載,台灣副細鯽分布於烏溪上游的南、北港溪流域以及日月潭水域。但近年來,因河川環境的污染、棲地過度開發、外來種入侵威脅及河堤水泥化等因素影響,資源量日趨減少。本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除積極研發其種苗生產技術外,對其生理、生態、棲地及族群基因多樣性分析等也一併進行探討。目前人工繁養殖技術已初步確立,未來將大量生產幼苗提供放流,並配合相關護漁活動,俾利生態保育工作的進一步落實,以確保河川生物多樣性,以及提昇休閒漁業之內涵,相信對水產資源永續經營以及本土水產文化的傳承,都具有相當正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