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生態正夯,「水蠟燭」妙用多

  • 出版日期:105-03-01
  • 點閱數:393
  • 修改時間:108-06-13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加上氣候變遷以及食安風暴等重要議題的廣泛報導,讓臺灣民眾的環保意識逐漸抬頭,越來越多人關心食的安全,甚至擴大到對環境友善的生態平衡。
近年來「魚菜共生」的旋風已經悄悄吹進你我的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器具就可以架設出一套陽春的水耕系統,不僅樂趣無窮,更拉近我們與生態議題的距離。如果有人問,什麼是生態?生態平衡對人類的生活有何貢獻?我們不難發現生態意識其實早已在你我的心中發芽。
談及生態,範圍大至沿近海「海洋牧場」多層次營養階層利用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的養殖方式,依照生物習性將水生生物飼養於不同水層,透過延繩吊掛的方式養殖馬尾藻,而中水層飼養高經濟價值的魚類,貫穿上、中、下水層則以圓柱籠具分層養殖扇貝,如此一來不僅能提高水體的空間利用,還能防止海洋環境優養化。放眼國外,通常會選擇在較易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河流、濕地等地種植水蠟燭 (又名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或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植物來移除土壤或水域中的重金屬離子,這種利用植物整治 (phytoremediation) 環境的方法儼然已成為一種維護生態的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