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鰻是水產養殖的重要魚種之一,然而目前養殖所需的大量鰻苗仍然依賴天然捕撈,成為養殖產業的重大瓶頸,而人工增殖放流,為增加降海種鰻的手段之一,進而可以增加天然鰻線的數量,而放流效益評估則有賴於鰻魚標識,本文即探討鰻魚的標識方法及其進展。本所自1976年開始執行鰻魚的人工放流計畫,並自2013年與臺灣大學團隊合作選定臺灣宜蘭縣宜蘭河,以及新竹縣鳳山溪,進行日本鰻的標識放流,並追蹤野放後之鰻魚之生活史動態與降海洄游情形,結果發現,放流種鰻於放流後1-2個月內會集中在河口區,造成回收高峰幾乎集中在前2個月,放流鰻於放流後可適應野外環境,且降海洄游之策略與野生成鰻相似。另外,利用衛星標識放流,最長追蹤日本鰻長達60天,發現日本鰻於產卵洄游時80% 棲息於溫度低於24.5℃之水域,且棲息溫差小於8.5℃,並推測日本鰻之產卵洄游深度受到最小溫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