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

:::

水試專訊(2003年創刊)

西北太平洋海域黑?生物研究與資源狀況回顧

  • 出版日期:111-09-30
  • 點擊數:205

黑? (Atrobucca nibe) 因口腔及鰓腔黑色,別名黑口或黑喉,又因為和叫姑魚 (Johnius grypotus) 外型相似,且同樣具有發達的發音肌,雄魚在生殖季節會發出明顯的咕咕聲,因此又稱做黑加網、黑姑魚,另在小琉球則被叫做臭魚仔。黑?為鱸形目石首魚科 (Perciformes: Sciaenidae) 中的一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包含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至菲律賓、臺灣、日本等,往南至印尼、澳洲北部等皆有產,主要分布在45-200 m深水域,南非東岸則有10-500 m深的拖網漁獲紀錄,臺灣主要產於西部及北部沿海 (李,2002;蕭等,2017;Fennessy et al., 2020)。黑口為臺灣十大好魚之一,根據政府網站田邊好幫手 (https://m.coa.gov.tw/) 近5年 (2018-2022) 的漁產交易行情資料紀錄,最高可賣到每公斤新臺幣1,000元,為高經濟價值魚種。

  • 類別:知識櫥窗
  • 作者:徐華遜、賴繼昌、翁進興
  • 期別:079
  • 頁碼:55-56
相關檔案
  • 14專訊079西北太平洋海域黑魚或生物研究與資源狀況回顧
    pdf(0.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