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

:::

沿近海標本數位典藏

Benthesicymus investigatoris Alcock and Anderson,1899

  • 日期:94-01-06
  • 標本號:FRI-39-001
  • 英名:--
  • 科號:3
  • 中名:東方深對蝦
  • 學名命名者:Alcock and Anderson,1899
  • 學名命名者:Alcock and Anderson,1899
  • 體長部位:71
  • 性別:雌性
  • 發育階段:Adult
  • 採集者:李定安
  • 經度:114-09.2E
  • 緯度:19-35.8N
  • 採集方法:A-35 Bottom trawl
  • 鑑定者:李定安
  • 鑑定日期:1989-10-29
  • 保存方式:福馬林固定酒精浸漬
  • 科號:3
  • 採集深度:650m

形態特徵 甲殼薄而光滑,不為膜狀。額角短,側面略成等腰三角形,不達第一觸角柄部基節之末端;齒式1+1/0。額角後脊伸至頭胸甲背緣中部,即頸溝交會之處。頭胸部僅具鰓甲刺而無觸角刺及肝刺;鰓甲脊平直銳利,心鰓脊明顯。頸溝深,兩側之頸溝交會於額角後脊之末端;後頸溝不明顯。肝溝、眼眶觸角溝、心鰓溝均明顯。第四腹節中部至第六腹節具背中脊,其中位於第五和第六腹節者,末端形成一小刺。尾節末端稍鈍,但不為截形,有2枚活動刺,兩側稍上方處另具3對活動刺。 眼球圓形,眼柄背面之中部有一小突起。第一觸角柄部粗短,觸鞭較長;上鞭粗,圓筒形,著生於柄部末節外側之中部;下鞭細,線狀,著生於柄部末端。第二觸角鱗片之長度約為第一觸角柄部長的2倍。 雄性交接器表面光滑,周緣無毛。背中葉稍長於腹中葉,但略短於背側葉,末端鈍。背側葉明顯較寬,末緣弧形,下緣較直。腹側葉長而窄,整個向腹面捲曲。 雌性交接器半封閉型。其位於第三步足間的突起,上端低而下端高,與腹甲分離,整體似一掛鉤。第四步足之間亦有一大型的突起,其前部較寬,中央下凹而兩側成角狀,與腹甲分離;此突起的中央有一深凹的橫溝,溝的下方 (即突起的下半部) 呈一〝山〞字形,其正中央有一鈍圓隆起。第五步足間的腹甲較為平坦,僅有一個不明顯的〝Y〞字形突起。此外,一至五腹足間的腹甲各有一枚鉤狀突起,其大小以位於第一腹足間者為最大,向後依次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