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V8
「泰國蝦產業輔導暨聯繫座談會」紀要
- 作者:葉怡均、吳豐成/東港養殖研究中心
泰國蝦為臺灣前十大養殖物種之一。根據漁業統計年報,2023年臺灣的泰國蝦養殖面積為1,974公頃,產量5,378公噸,產值約達21.7億元,屏東縣為最重要的養殖區域,約佔全國產量的82%,主要分布在里港鄉、九如鄉、鹽埔鄉及潮州鎮等地區。
近年泰國蝦養殖產業面臨種原來源受限、蝦病流行的風險,以及環境管理等複合逆境的多重挑戰,導致收成欠佳、產量下滑。本所為掌握產業狀況,於113年12月19日辦理「泰國蝦產業輔導暨聯繫座談會」,透過現場溝通交流,釐清瓶頸所在,並據以硏擬本所114年度的泰國蝦產業輔導方案,共同解決產業迫切問題。
會議由本所東港養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東港中心)吳豐成主任主持,首先由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楊清閔副研究員報告「泰國蝦養殖產業所面臨問題點之訪查」,針對112及113年訪查結果做系統性的整理歸納,據以分析產業當前面臨的難題。接著筆者說明「水試所泰國蝦養殖研究現況」,目前本所泰國蝦研究的主要核心為優良種原之選育種及產業輔導等,未來將適時釋放蝦苗予業界落地養殖,並收集相關數據,釐清本所保種品系特性。接續由東港中心許自研助理研究員進行「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宣導」,教導民眾APP之操作使用,可作為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申請案件的佐證參考資料,加速災害通報進度。
專題報告過後開始進行座談,屏東縣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林柏辰代理所長表示縣府可個案輔導業者取得養殖登記證,請養殖漁民配合辦理,未來才能申請天然災害救助以及水車、養殖用電等相關養殖優惠福利。屏東水產飼料協會陳建志常務監事建議本所的泰國蝦研究聚焦在種原、飼料及養殖管理等三個領域;屏東漁業青年聯誼會陳冠博副會長表示目前泰國蝦產業問題為蝦子養不好、沒有穩定種原及產銷失衡(若產量高容易滯銷)等問題,此外,傳染性早熟病毒(infectious precocity virus, IPV)侵襲及種苗長不大等相關疾病從疫情至今已多年,仍無解決方案,亦無相關計畫支持,希望政府正視泰國蝦產業問題;針對產銷部分,業者希望漁業署可協助泰國蝦正面評價之文宣宣導,以打開國內市場,提高國人對泰國蝦消費之信心,亦請本所協助撰寫食農相關教材,未來可供產銷及食魚教育參考依據;次外,泰國蝦每到夏季容易感染鐘形蟲、產氣單孢菌及鏈球菌等,希望相關單位可以將其納入疾病防治等相關研究。

座談會由東港中心吳豐成主任主持

屏東縣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林柏辰代理所長呼籲養殖業者配合辦理養殖登記證,若有相關問題縣府可個案輔導
屏東漁業青年聯誼會陳冠博副會長提出泰國蝦產業困境及建議方針
綜整業者問題,吳主任表示,水試所種原量能有限,希望與養殖業者共同合作,由水試所釋放部分優良種原,再由業者養成以擴大種原,提高培育數量與加速期程;另,水試所已規劃引進國外種原來增加泰國蝦的種原歧異度。飼料部分,預計114年起,將積極開發有助泰國蝦成長、抗病及因應氣候變遷等之配方,提升飼料品質;至於產銷部分,本所於114年起也將著手建立泰國蝦肉質保鮮技術,期望可以緩解滯銷問題,並擬將泰國蝦納入國產農漁畜產品食農教育教材,及請漁業署進行泰國蝦正向宣導。另,針對疾病問題將納入會議紀錄,送請相關單位參辦。漁業署陳登木技佐表示,未來將會持續爭取泰國蝦相關經費挹注,支持屏東在地特色產業。最後由吳主任綜整會議結論,包括:1、本所將持續進行泰國蝦優良品系選育種及引進國外種原以擴充基因歧異度,並與產業界合作共同擴大優良種原;2、持續進行產業輔導,協助業者解決養殖環境管理及養殖技術等相關問題,並表示希望透過本次會議,能促進產官學界的緊密合作,進一步輔導業界作為衛星場,以大量生產優質種苗,促進泰國蝦產業永續經營。
近年泰國蝦養殖產業面臨種原來源受限、蝦病流行的風險,以及環境管理等複合逆境的多重挑戰,導致收成欠佳、產量下滑。本所為掌握產業狀況,於113年12月19日辦理「泰國蝦產業輔導暨聯繫座談會」,透過現場溝通交流,釐清瓶頸所在,並據以硏擬本所114年度的泰國蝦產業輔導方案,共同解決產業迫切問題。
會議由本所東港養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東港中心)吳豐成主任主持,首先由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楊清閔副研究員報告「泰國蝦養殖產業所面臨問題點之訪查」,針對112及113年訪查結果做系統性的整理歸納,據以分析產業當前面臨的難題。接著筆者說明「水試所泰國蝦養殖研究現況」,目前本所泰國蝦研究的主要核心為優良種原之選育種及產業輔導等,未來將適時釋放蝦苗予業界落地養殖,並收集相關數據,釐清本所保種品系特性。接續由東港中心許自研助理研究員進行「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宣導」,教導民眾APP之操作使用,可作為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申請案件的佐證參考資料,加速災害通報進度。
專題報告過後開始進行座談,屏東縣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林柏辰代理所長表示縣府可個案輔導業者取得養殖登記證,請養殖漁民配合辦理,未來才能申請天然災害救助以及水車、養殖用電等相關養殖優惠福利。屏東水產飼料協會陳建志常務監事建議本所的泰國蝦研究聚焦在種原、飼料及養殖管理等三個領域;屏東漁業青年聯誼會陳冠博副會長表示目前泰國蝦產業問題為蝦子養不好、沒有穩定種原及產銷失衡(若產量高容易滯銷)等問題,此外,傳染性早熟病毒(infectious precocity virus, IPV)侵襲及種苗長不大等相關疾病從疫情至今已多年,仍無解決方案,亦無相關計畫支持,希望政府正視泰國蝦產業問題;針對產銷部分,業者希望漁業署可協助泰國蝦正面評價之文宣宣導,以打開國內市場,提高國人對泰國蝦消費之信心,亦請本所協助撰寫食農相關教材,未來可供產銷及食魚教育參考依據;次外,泰國蝦每到夏季容易感染鐘形蟲、產氣單孢菌及鏈球菌等,希望相關單位可以將其納入疾病防治等相關研究。

座談會由東港中心吳豐成主任主持

屏東縣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林柏辰代理所長呼籲養殖業者配合辦理養殖登記證,若有相關問題縣府可個案輔導

綜整業者問題,吳主任表示,水試所種原量能有限,希望與養殖業者共同合作,由水試所釋放部分優良種原,再由業者養成以擴大種原,提高培育數量與加速期程;另,水試所已規劃引進國外種原來增加泰國蝦的種原歧異度。飼料部分,預計114年起,將積極開發有助泰國蝦成長、抗病及因應氣候變遷等之配方,提升飼料品質;至於產銷部分,本所於114年起也將著手建立泰國蝦肉質保鮮技術,期望可以緩解滯銷問題,並擬將泰國蝦納入國產農漁畜產品食農教育教材,及請漁業署進行泰國蝦正向宣導。另,針對疾病問題將納入會議紀錄,送請相關單位參辦。漁業署陳登木技佐表示,未來將會持續爭取泰國蝦相關經費挹注,支持屏東在地特色產業。最後由吳主任綜整會議結論,包括:1、本所將持續進行泰國蝦優良品系選育種及引進國外種原以擴充基因歧異度,並與產業界合作共同擴大優良種原;2、持續進行產業輔導,協助業者解決養殖環境管理及養殖技術等相關問題,並表示希望透過本次會議,能促進產官學界的緊密合作,進一步輔導業界作為衛星場,以大量生產優質種苗,促進泰國蝦產業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