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試專訊(2003年創刊)
石首魚科魚類的種魚培育與產卵技術
- 出版日期:113-09-01
- 點擊數:278
石首魚科 (Sciaenidae) 魚類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通常棲息在靠近陸棚區的沙質和泥質地區,海灘、海灣及河口區域都可見到其蹤跡 (Nelson et al., 2016)。部分種類棲息在水深較深的近海區域,如極深石首魚 (Protosciaena bathytatos),棲息深度可達600 m,部分棲息於淡水域,如多鬚䱛屬 (Pachypops spp.)、五孔䱛屬 (Pachyurus spp.) 及異鱗石首魚屬 (Plagioscion spp.),還有一些棲息在珊瑚礁區域,可作為海水觀賞魚的高鰭䱛屬 (Eques spp.)。石首魚為肉食性魚類,以小魚和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是近海底拖網漁獲的重要組成 (Parenti et al., 2020)。明清以降,閩浙一帶重要的捕撈魚種,如大黃魚 (Larimichthys crocea)、小黃魚 (L. polyactis)、黃姑魚 (俗稱春子,Nibea albiflora) 等皆屬之。
一般認為石首魚是理想的水產養殖物種,因種魚相對容易培育、優質受精卵容易取得、魚苗成長快速、換肉率高、對鹽度適應廣及對商業飼料接受度高 (Silberschneider and Gray, 2008; Mañanós et al., 2009)。此外,養殖石首魚不僅可以提供人類優質蛋白質來源,還可以支持漁業資源復育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 (Millot et al., 2023),相當具有發展潛力。
開發一新魚種的繁養殖技術,首要工作為在人工環境中順利培育種魚並使其能夠適應環境,進而產卵。本文回顧目前已發表,關於海水經濟性石首魚類種魚培育與產卵技術相關研究報告,做為未來投入石首魚科魚類繁養殖的基礎資訊。
- 類別:特別報導
- 作者:邱沛盛、黃政軒、何信緯、朱永桐、許晉榮
- 期別:087
- 頁碼:40-43
- 相關檔案
-
- 11專訊87石首魚科魚類的種魚培育與產卵技術.pdf
- pdf(5.05M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