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試專訊(2003年創刊)
低溫緊迫對魚類生理的影響及營養調適措施
- 出版日期:113-12-01
- 點擊數:139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發生,極端寒冷和極端熱浪的頻率增加,對許多魚類、環境、地區和水產養殖系統造成了影響,中國、越南、孟加拉、埃及和地中海部分地區等主要的水產養殖國家預計將受到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 (Reid et al., 2019),例如在地中海北部,冬季霜凍的情況更加頻繁,有時氣溫會突然從約20℃下降到10℃以下 (Besson et al., 2016; Llorente et al., 2013)。儘管全球氣溫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但在臺灣冬季仍然會出現低於15℃的情況,當養殖魚類長時間處於15℃以下的低水溫時,容易凍暈進而產生嚴重的死亡情況。未來極端低溫事件的頻率可能會增加,因此需要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預防。常見的禦寒措施包括搭設防風棚、設置越冬溝、灌沖地下水,有些養殖業者甚至會使用魚塭暖氣機來加溫,然而,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嘉義地區,由於地下水資源短缺,無法灌沖地下水,此外,防風棚在靠近沿海地區可能因風力太強而容易倒塌。因此,需要結合其他調節措施以提高禦寒效果,目前已有許多文獻指出,透過飼料營養補充可以提高魚類的低溫耐受能力,然而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魚類在低溫時的生理反應,故本文摘錄魚類低溫相關研究文獻,並簡述之。
- 類別:特別報導
- 作者:劉姵妏
- 期別:088
- 頁碼:31-35
- 相關檔案
-
- 08專訊088低溫緊迫對魚類生理的影響及營養調適措施
- pdf(2.05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