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試專訊(2003年創刊)
漫談海中療癒系生物:小頭魷的二三事
- 出版日期:113-12-01
- 點擊數:146
1992年初,在北太平洋換日線的一場風暴,長榮海運貨船的數組貨櫃意外落海,貨櫃中的紅色海狸、綠色青蛙、藍色海龜及黃色小鴨等浴缸玩具也隨之瀉入海面,這些友好漂浮物 (Friendly Floatees) 新聞療癒了全球。2001年荷蘭概念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一個偶然的靈感,再次讓放大版的黃色小鴨放上水面。截至2024年初高雄光榮碼頭的最後一次展出,全球已累計達44場次。與黃色小鴨這個「看似生物的氣球」正好相反,本篇主題要介紹的是一種「看似氣球的生物」-小頭魷 (Cranchiidae)。
一般提到魷魚最快讓人想到的,大概就是逛夜市或魚市場時,那些身體瘦長、鰭呈三角形,在老闆快手功夫下變成美味佳餚的樣子。在臺灣,魷魚料理常常都會用阿根廷魷 (Illex argentinus) 當作烹飪的對象。小頭魷雖然並非著名的經濟性物種,但憑藉其出色的外表及特別的尺寸比例,已多次出現在國際新聞,其影片更是時常出現在著名影音平臺 (YouTube)。
一般提到魷魚最快讓人想到的,大概就是逛夜市或魚市場時,那些身體瘦長、鰭呈三角形,在老闆快手功夫下變成美味佳餚的樣子。在臺灣,魷魚料理常常都會用阿根廷魷 (Illex argentinus) 當作烹飪的對象。小頭魷雖然並非著名的經濟性物種,但憑藉其出色的外表及特別的尺寸比例,已多次出現在國際新聞,其影片更是時常出現在著名影音平臺 (YouTube)。
- 類別:知識櫥窗
- 作者:黃謙、嚴國維
- 期別:088
- 頁碼:46-49
- 相關檔案
-
- 12專訊088漫談海中療癒系生物:小頭魷的二三事
- pdf(2.08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