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試專訊(2003年創刊)
「蚵」班出身、真正「蠔」~牡蠣形象館參展紀要
- 出版日期:113-12-01
- 點擊數:138
2024年「臺灣國際漁業產業展」(以下簡稱漁業展) 於9月11-13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隆重展開。本年度的漁業展結合永續、市場、前瞻、韌性與科技等五大核心價值,規劃海洋漁業、水產養殖及藻類、優質海鮮等三大展區,展示內容整合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期望透過技術與經驗的分享與交流,尋求永續漁業的解決方案。
牡蠣是臺灣重要的養殖貝類,然而近10年來的產量與產值大都呈現下滑現象,以2023年為例,當年的產量與產值分別為16,115公噸與新臺幣41.1億元,與2013年的27,793公噸與61.6億元相較,大幅下降了42% 與33% 之多。
為了解決牡蠣養殖產業面臨的困境,本所於2023年成立牡蠣工作小組。該小組結合了海洋漁業組、水產養殖組、水產加工組、海水養殖研究中心、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與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力,並邀請外部的學者專家加入,分別從養殖技術的精進、養殖環境與病害的監測、改善與防治、產地鑑定技術的建立、成品的分級、保存與加工技術開發以及牡蠣殼的去化與加值利用等方面著手,致力為臺灣的牡蠣養殖產業尋求持續發展的方案。
本所在本年度的漁業展中特別規劃了「蚵班出身、真正蠔」~牡蠣形象館展區,分享牡蠣工作小組最新研發成果,除了增進社會大眾對臺灣牡蠣養殖產業的了解之外,更希望促使相關技術接軌產業應用,進而帶動牡蠣養殖產業的發展。
牡蠣是臺灣重要的養殖貝類,然而近10年來的產量與產值大都呈現下滑現象,以2023年為例,當年的產量與產值分別為16,115公噸與新臺幣41.1億元,與2013年的27,793公噸與61.6億元相較,大幅下降了42% 與33% 之多。
為了解決牡蠣養殖產業面臨的困境,本所於2023年成立牡蠣工作小組。該小組結合了海洋漁業組、水產養殖組、水產加工組、海水養殖研究中心、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與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力,並邀請外部的學者專家加入,分別從養殖技術的精進、養殖環境與病害的監測、改善與防治、產地鑑定技術的建立、成品的分級、保存與加工技術開發以及牡蠣殼的去化與加值利用等方面著手,致力為臺灣的牡蠣養殖產業尋求持續發展的方案。
本所在本年度的漁業展中特別規劃了「蚵班出身、真正蠔」~牡蠣形象館展區,分享牡蠣工作小組最新研發成果,除了增進社會大眾對臺灣牡蠣養殖產業的了解之外,更希望促使相關技術接軌產業應用,進而帶動牡蠣養殖產業的發展。
- 類別:活動視窗
- 作者:高翊峰、王庭玫、蔡慧君
- 期別:088
- 頁碼:54-56
- 相關檔案
-
- 14專訊088「蚵」班出身、真正「蠔」~牡蠣形象館參展紀要
- pdf(1.95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