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

:::

水試專訊(2003年創刊)

臺灣鰻魚產業面臨的問題點與契作制度的初步訪查

  • 出版日期:114-06-01
  • 點擊數:108
臺灣曾經風光的鰻魚養殖產業,在1990年代初期產量約超過5萬公噸以上,95% 以上外銷日本,日本市場的佔有率超過50%,為臺灣帶來豐厚的外匯。但歷經中國養鰻產業的崛起,其憑藉企業化與大規模的生產,穩定供貨與競爭優勢,在日本市佔率達64%,反觀現今臺灣產鰻魚在日本的市佔率逐漸下滑,已降至僅2-3%。臺灣鰻魚產業正面臨著鰻苗資源不足、單一市場的價格壓力、小農規模的產業結構分散,養成的成本較高及供貨不穩,市場競爭力逐漸式微,加上近年來極端氣候等複合因素,臺灣鰻魚養殖產業已退出我國養殖十大物種的行列。
臺灣位處日本鰻 (Anguilla japonica) 鰻苗洄游路徑的最前端,擁有捕撈「頭期苗」的天然優勢,使得臺灣鰻魚在養殖起步階段具備較佳的競爭力。歷經COVID-19疫情期間的鰻魚外銷停滯情形,也讓政府重新重視並打開鰻魚內需市場,根據漁業署統計,自2022年起,國產鰻魚內、外銷數量佔比已來到1:1,亦同步推動系列性國內促銷活動,幫助鰻魚價格穩定。本文旨在探討臺灣鰻魚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點,利用實地訪查快速瞭解養殖戶的實際需求,並能依此尋求產業問題點解方。此外,契作制度或許可成為振興我國鰻魚產業的重要關鍵措施之一。契作制度可讓鰻農在可預期條件下放養,並確保出口商及鰻魚加工廠獲得穩定貨源,有效分攤產業風險,有助於提升產業穩定性與競爭力,實現永續經營。因此本文先以第1階段訪查內容,說明鰻魚產業面臨的困境,以及鰻農對契作制度的看法之初步訪查結果。依此做為後續研擬臺灣鰻魚產業面臨問題的解方,分析合適的契作制度模式及建議推動辦法的參考依據。
 
  • 類別:特別報導
  • 作者:楊清閔
  • 期別:090
  • 頁碼:29-35
相關檔案
  • 06專訊090臺灣鰻魚產業面臨的問題點與契作制度的初步訪查
    pdf(1.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