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V8
陳駿季部長與雲林牡蠣、文蛤養殖業者座談會紀實
- 作者:余冠霖、許晉榮/海水養殖研究中心
文蛤與牡蠣為我國重要的養殖貝類,根據112年漁業統計年報,其年產量分別為為55,193公噸及16,115公噸。雲林縣為我國重要的文蛤養殖與牡蠣附苗產區,水試所在地的海水養殖研究中心臺西試驗場多年來持續優化文蛤與牡蠣繁養殖技術,積極提升這兩項重要產業的價值與生產力。
為深入了解產業需求並協助解決業者面臨的挑戰,在劉建國立委安排下,農業部陳駿季部長於本(114)年6月4日率領所屬機關首長蒞臨臺西試驗場,與在地養殖業者進行面對面座談,廣泛蒐集產業現場的實務建言。以下簡要彙整與本所業務相關之討論內容。

座談會與會者合影
牡蠣產業建言與回應
座談會中,雲林縣牡蠣養殖發展協會丁建家理事長提出多項訴求,包括:加強牡蠣溯源與標示制度、建立雲林在地品牌與行銷通路、加速人工苗與三倍體研發及推廣、擴充水試所牡蠣育成中心育苗空間,爭取將臺西海口生活館轉型為牡蠣育苗基地等。
針對上述議題,陳部長回應指出,農業部將積極擴大牡蠣溯源管理的涵蓋率,並鼓勵協會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牡蠣品牌,如果雲林縣政府及產業團體有意投入品牌營運,農業部可提供經費支持推廣,並協助媒合臺北希望廣場等消費市場場域,提高品牌能見度。部長也表示,隨著人工苗產能擴大,單位成本可望降低,他鼓勵協會與本所進行人工苗育技術交流,農業部將協助尋找適合空間並提供租金補貼。至於海口生活館改作育苗基地之構想,因其屬於雲林縣政府資產,後續將由漁業署洽縣府確認規劃方向,如無其他用途,將可進一步評估其活化作為育苗設施,並結合食魚教育推廣。
.jpg)
陳部長回應養殖業者提出的各項問題
文蛤產業訴求與政策調整
在文蛤養殖產業方面,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蔡春常總幹事建議重新檢討文蛤災損認定辦法。對此,陳部長於會中說明,農業部已於113年10月14日公告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將災損受理期限調整為「災後10個工作天加5日寬限」,並放寬遲發性災損通報期限至6個月內,相信可有效解決文蛤產業長期面臨的災損認定爭議。
為深入了解產業需求並協助解決業者面臨的挑戰,在劉建國立委安排下,農業部陳駿季部長於本(114)年6月4日率領所屬機關首長蒞臨臺西試驗場,與在地養殖業者進行面對面座談,廣泛蒐集產業現場的實務建言。以下簡要彙整與本所業務相關之討論內容。

座談會與會者合影
牡蠣產業建言與回應
座談會中,雲林縣牡蠣養殖發展協會丁建家理事長提出多項訴求,包括:加強牡蠣溯源與標示制度、建立雲林在地品牌與行銷通路、加速人工苗與三倍體研發及推廣、擴充水試所牡蠣育成中心育苗空間,爭取將臺西海口生活館轉型為牡蠣育苗基地等。
針對上述議題,陳部長回應指出,農業部將積極擴大牡蠣溯源管理的涵蓋率,並鼓勵協會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牡蠣品牌,如果雲林縣政府及產業團體有意投入品牌營運,農業部可提供經費支持推廣,並協助媒合臺北希望廣場等消費市場場域,提高品牌能見度。部長也表示,隨著人工苗產能擴大,單位成本可望降低,他鼓勵協會與本所進行人工苗育技術交流,農業部將協助尋找適合空間並提供租金補貼。至於海口生活館改作育苗基地之構想,因其屬於雲林縣政府資產,後續將由漁業署洽縣府確認規劃方向,如無其他用途,將可進一步評估其活化作為育苗設施,並結合食魚教育推廣。
.jpg)
陳部長回應養殖業者提出的各項問題
文蛤產業訴求與政策調整
在文蛤養殖產業方面,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蔡春常總幹事建議重新檢討文蛤災損認定辦法。對此,陳部長於會中說明,農業部已於113年10月14日公告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將災損受理期限調整為「災後10個工作天加5日寬限」,並放寬遲發性災損通報期限至6個月內,相信可有效解決文蛤產業長期面臨的災損認定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