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試專訊(2003年創刊)
建立雜交龍虎斑之分子鑑定技術
- 出版日期:114-09-01
- 點擊數:52
石斑魚屬於鱸形目 (Perciformes)、石斑魚科 (Epinephelidae),是臺灣重要的養殖海水魚種,廣泛分布於熱帶至溫帶海域,魚種體色鮮艷多變,且具有雌雄同體及先雌後雄的性轉變等現象。
1980年代起,不同石斑魚種的繁養殖及育苗技術已陸續建立,包含:瑪拉巴石斑 (Epinephelus malabaricus)、點帶石斑 (E. coioides)、棕點石斑 (E. fuscoguttatus)、鞍帶石斑 (E. lanceolatus)、藍身大石斑 (E. tukula)、豹鱠 (Plectropomus leopardus)、雲紋石斑魚 (E. moara) 以及龍虎斑 (E. fuscoguttatus × E. lanceolatus)。在臺灣主要的養殖石斑魚生產區集中在屏東縣及高雄市,依據漁業統計年報,2020-2023年主要養殖石斑魚種為龍虎斑,其次為鞍帶石斑及點帶石斑,且不論是在產值或產量,龍虎斑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依據2025年7月全國養殖魚種放養量累計,龍虎斑的放養面積為715.26公頃,佔整體石斑魚產業面積的70.76%,鞍帶石斑放養面積為255.78公頃,佔比為25.31%。
1980年代起,不同石斑魚種的繁養殖及育苗技術已陸續建立,包含:瑪拉巴石斑 (Epinephelus malabaricus)、點帶石斑 (E. coioides)、棕點石斑 (E. fuscoguttatus)、鞍帶石斑 (E. lanceolatus)、藍身大石斑 (E. tukula)、豹鱠 (Plectropomus leopardus)、雲紋石斑魚 (E. moara) 以及龍虎斑 (E. fuscoguttatus × E. lanceolatus)。在臺灣主要的養殖石斑魚生產區集中在屏東縣及高雄市,依據漁業統計年報,2020-2023年主要養殖石斑魚種為龍虎斑,其次為鞍帶石斑及點帶石斑,且不論是在產值或產量,龍虎斑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依據2025年7月全國養殖魚種放養量累計,龍虎斑的放養面積為715.26公頃,佔整體石斑魚產業面積的70.76%,鞍帶石斑放養面積為255.78公頃,佔比為25.31%。
- 類別:科技研究
- 作者:宋嘉軒、何欣玨
- 期別:091
- 頁碼:1-3
- 相關檔案
-
- 01專訊091建立雜交龍虎斑之分子鑑定技術
- pdf(2.11M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