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

:::

水試專訊(2003年創刊)

以海洋解方協助牧場淨零:藻類降低反芻動物溫室氣體之應用

  • 出版日期:114-09-01
  • 點擊數:44
當前畜牧業所飼養如牛羊等反芻動物所產生的甲烷 (methane, CH₄) 排放量佔全球農業甲烷排放的39%,以及佔全球總甲烷排放約17% (Bačėninait et al., 2022; Patra et al., 2014)。預估到2100年,反芻動物飼養所導致的排放可能將佔全球甲烷排放的40% 以上 (Harmsen et al., 2019),這些甲烷雖然半衰期短,然而其全球暖化潛勢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是二氧化碳的28倍 (IPCC, 2014)。依據2025年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顯示,動物腸胃道產生的溫室氣體佔農業生產過程的19.29%,其中牛羊等反芻動物合計為402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全國畜禽腸胃發酵所產生之二氧化碳當量為643千公噸計算,反芻動物即佔畜禽腸胃發酵總量的62.52%。
反芻動物的生長主要依賴瘤胃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進行發酵,將攝入的植物作為能量來源,將難消化的植物纖維透過厭氧發酵轉化為小分子養分。這些養分經吸收後,用於合成乳汁及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供人類食用。這些存在於瘤胃中的微生物包括細菌、古細菌、原蟲、噬菌體與真菌,與宿主形成共生關係,使反芻動物能夠發酵複雜的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組成 (Carberry et al., 2012; Huws et al., 2018)。而分解纖維過程中,CH4是反芻動物產甲烷菌腸道發酵的代謝終產物,產甲烷菌會將二氧化碳 (CO2) 與氫氣 (H2) 轉化為CH4。這些甲烷排放不僅造成溫室效應,亦是反芻動物能量損失的途徑之一,過高的甲烷排放可能導致較低的生產效率。因此,降低畜禽甲烷排放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對環境的衝擊,同時可提升飼養效率與能源利用率,顯見發展具環保與經濟效益的減排策略,已成為永續畜牧生產的重要課題。
  • 類別:特別報導
  • 作者:林幼君、許自研、蔡慧君
  • 期別:091
  • 頁碼:30-34
相關檔案
  • 07專訊091以海洋解方協助牧場淨零:藻類降低反芻動物溫室氣體之應用
    pdf(4.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