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

:::

特別報導

拖網漁船的日常直擊:揚網後的煙仔釣捕

  • 作者:柯慧玲、林翰揚、張可揚/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組
今(2025)年夏季清晨,海洋漁業組研究人員配合拖網漁業調查研究,搭乘漁船自烏石漁港出海,前往宜蘭灣進行拖網漁業資源調查研究。作業過程中,除了記錄主要的試驗漁獲外,也觀察到一項有趣的作業小插曲。
搭乘的船艉式單船拖網漁船緩緩駛離港口時,天色尚帶著微光,海面平靜而廣闊。隨著航行,海鳥盤旋追逐,偶爾有飛魚躍出水面,銀亮弧線在晨曦中閃爍。當網袋自海中揚起,魚群隨水花濺落,吸引大批海鳥盤旋覓食,也引來了另一種「主角」 — 煙仔。
滿載漁獲的拖網尾袋被吊起並移至前甲板,研究人員、船長與漁工們立即展開漁獲物的卸載及分類工作。此時,船長及漁工們注意到船邊水面因掉落的下雜魚而聚集大量煙仔。漁工們迅速抓起幾尾拖網漁獲中的七星底燈魚,作為誘餌撒向騷動的海面,搭配釣線與釣鉤迅速投入海中。釣線剛落水便劇烈顫動,一條條煙仔被俐落地釣出水面,迅速裝入橘桶。漁工們偶爾再灑些下雜魚餌以吸引更多魚群。短短十餘分鐘內,桶中就滿載漁獲。
 
揚網後漁工熟練垂釣,正鰹一尾接一尾上鉤揚網後漁工熟練垂釣,煙仔一尾接一尾上鉤現釣正鰹裝桶,作業節奏緊湊有序現釣煙仔裝桶,作業節奏緊湊有序
這場隨機展開的「煙仔釣捕」,不僅展現了漁民敏銳的觀察力與隨機應變的技巧,更體現他們靈活運用海洋資源的智慧。雖然煙仔釣捕雖非拖網的主要作業,卻成為漁民們熟悉且期待的「額外收入來源」。煙仔的價格隨市場浮動,每公斤約15~40元,一桶約110公斤,一趟作業若能釣得數桶,便能顯著增加當日收益。
 「煙仔」為鯖科(Scombridae)多種魚類的常見俗名,漁民捕獲以扁花鰹 (Auxis thazard) 為主,少量為巴鰹 (Euthynnus affinis),兩者均為近海大洋性中表層洄游魚類,群游迅速,常見於臺灣周邊海域,是重要的漁業經濟資源。

扁花鰹
巴鰹扁花鰹(上)與巴鰹(下)皆為臺灣重要的經濟捕撈魚種(圖片來源:臺灣魚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