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全球減碳新戰場:海門冬產業發展與國際法規最新發展
- 作者:許自研/東港養殖研究中心
破解溴仿疑慮:科學研究提供安全依據
國際學術界對海門冬安全性的研究持續累積,近期刊登於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的最新成果 [P. J. Cressey et al. (2025) Toxicology of bromoform, a natural constituent of the seaweed Asparagopsis spp. used to inhibit methanogenesis in cattle, suggests negligible risks to humans.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163. https://reurl.cc/9bzv1a] 指出:
-
溴仿未被列為人類致癌物:目前並無充分科學證據顯示其具致癌性。
-
乳製品殘留濃度極低:即使牛隻長期攝入海門冬,牛奶中溴仿含量仍然極低,不具毒理學風險。
全球法規進程:從「研究」邁向「商業化」
1. 澳洲:全球法規先驅
澳洲在全球海門冬商業化進程中處於領先地位。今年發布的《AS 5404:2025 海藻/天然溴仿飼料品質標準》,是全球首份針對海門冬來源產品的官方規範。
該標準涵蓋了產品測試、雜質上限、標示與追溯性等核心品質要求,為其量產與國際貿易建立了正式的法規框架。例如,澳洲 Sea Forest 公司已依循此標準,與荷蘭 Orffa 簽署獨家協議,成功將其產品 SeaFeed™ 引入歐盟市場,為歐洲的法規核准及註冊做準備。
2. 歐美主要市場:積極審查階段
相較於澳洲的標準確立,美國、紐西蘭與歐盟等主要市場目前仍處於「研究與申請審查」階段,但推進積極。
-
美國:Symbrosia 公司正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交安全性與環境評估資料,標誌著美國業界已進入實質法規申請程序。
-
歐盟: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核准流程,將大量依賴跨國合作累積的試驗數據,成為推動商業化進度的關鍵。
3. 亞洲地區:戰略性部署與跨國合作
在亞洲地區,儘管政府層面的法規尚未明確,部分大型企業已展現出超前部署的戰略企圖,主要透過與澳洲 CH4 Global的進行合作:
-
南韓(樂天集團):已在其澳洲牧場試用 Methane Tamer™ 飼料添加劑,並計劃於 2025 年正式將產品導入南韓市場,投餵牛隻數量預計達400 萬頭。
-
日本(三菱集團):專注於產品擴展、法規途徑探索及東南亞地區的海藻生產擴大,顯示出對亞太市場的戰略布局。
這些跨國合作意味著海門冬的應用已快速擴展至全球,特別是畜牧業發達的亞太地區。
臺灣的策略啟示與產業機會
歐盟、澳洲及日本、韓國等國的積極投入,證明畜牧減排已是全球產業的共識。澳洲《AS 5404:2025》等已確立的法規標準,可作為臺灣制定本土審查與驗證制度的重要參考。本所在海門冬的養殖研究與技術上已具備一定基礎。若能結合飼料應用開發,並主動尋求國際合作,有望在全球減碳及藻類產業供應鏈中建立戰略地位。

水產試驗所東港養殖研究中心已成功建立海門冬四分孢子體生產技術

海門冬四分孢子體生產技術近期已技術移轉國內廠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