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

:::

新聞稿

水產方舟啟航! 水試所東港蝦藻類種原庫落成啟用,守護臺灣蝦類產業鏈

  • 發布日期:114-10-02
  • 點擊數:11
  • 修改時間:114-10-02
為強化臺灣蝦類養殖產業的種原保存與生物安全管理,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新打造的「東港蝦藻類種原庫」,於今(114)年10月2日正式啟用。此一具備高度生物安全要求的新設施,整合我國蝦類養殖產業核心種原的保存與關鍵餌料的穩定自給,被譽為臺灣蝦藻類的「水產方舟」,將從源頭守護蝦類產業鏈的完整與安全,為產業的永續發展開啟新的里程碑。
    為確保臺灣水產養殖產業的永續發展並保育珍貴的水生生物遺傳資源,水試所擘劃並建置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水產生物種原庫,形成一個功能互補的國家級保種網絡。其中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種原庫善用澎湖群島獨特的海洋生態環境,以「棲地保種」為核心特色;淡水養殖研究中心種原庫是網絡中唯一專注於淡水物種的保種中心,其核心任務在於我國重要的外銷魚種「吳郭魚」的遺傳改良與選育;東部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種原庫最大特色是利用臺灣東岸獨有的「深層海洋水」資源,專注於開發與培育石斑魚、小丑魚等高經濟價值的低溫性海水物種。
    相較於上述三個各具區域與資源特色的種原庫,東港蝦藻類種原庫強調整體生物安全防疫,保存國內養殖經濟蝦類6到8種、藻類16至20種,並將蝦類保種、繁殖、育成與育種四個階段,整合成一貫化的優良蝦類種原選育流程,未來可望釋放優質SPF種蝦苗提供水產養殖業者,補足國內蝦類產業缺乏的優質種原需求,強化蝦類產業競爭力,盼能重拾昔日蝦類王國的榮光。
    水試所表示,東港蝦藻類種原庫一樓設置了「蝦類種原區」,專責保存白蝦、草蝦、泰國蝦等重要經濟蝦種。該區採獨立艙間設計,從檢疫、育成、催熟、交配到孵化,每一階段均設置完全隔離的養殖空間與路線,並配有專屬的環控、進排水與維生系統,能有效杜絕外來病原入侵與交叉感染風險,為珍貴的蝦類種原打造最高品質的防護環境。
    一樓是保存物種的艙間,而二樓的「藻類種原區」是讓方舟得以自給自足的「能源與糧食中心」。該區負責培育蝦苗初期必需的微細藻類,如擬球藻、等鞭金藻、魏氏海鏈藻及牟氏角毛藻等,除可直接提供蝦苗本身攝食,亦可作為後期餌料生物-豐年蝦與輪蟲的滋養食餌,透過建立充足、安全的內部完整供應鏈,不僅擺脫對品質不穩定之外部餌料的依賴,更大幅提升種原庫自給能力與防疫成效,有效抵禦外來病害風險,確保優質蝦苗的穩定生產。
    水試所強調,「東港蝦藻類種原庫」的落成啟用,象徵我國水產養殖在種原保存與生物安全技術上的重要躍進。未來,該所將以此為基地,持續選育更優良的抗病蝦種,並將本設施之管理模式推廣至產業界,透過建立從種原保存到餌料自給的標準化系統,為臺灣蝦類產業鏈的永續發展提供堅實後盾。
 
單位連絡人: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東港養殖研究中心主任:吳豐成
電  話:(08)8324121#211
手  機:0912-065287
撰稿人:
副研究員:陳陽德
電  話:(08)8324121#285
手  機:0911-10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