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運用數據蒐集海面水溫資料 建立資源預測模式 提供漁民漁期作業參考

  • 發布日期:106-06-03
  • 點閱數:241
  • 修改時間:108-06-15

鎖管資源量易受環境變化影響呈現大幅度波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的研究顯示,受近年來海面水溫增高影響,臺灣北部海域鎖管資源量恐持續下滑,為能及早了解鎖管資源量變動趨勢,水試所目前與中央氣象局合作,由中央氣象局提供臺灣北部海域海面水溫的預測值,以期能在每年漁期前預測資源變動趨勢。
  鎖管俗稱小卷或透抽,以臺灣北部海域來說,主要漁期在每年4到10月間。早年燈火漁船使用俗稱『電火石』的磺火進行集魚,再加以撈捕,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均已改用高亮度的燈具集魚,大幅提高漁獲效益,但同時也提高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的風險。另一方面,鎖管資源量易受繁殖親魚數量及環境變化影響呈現大幅度波動,而有豐年及歉年的循環,因此需在環境較差的歉年調整作業型態,以避免資源量的崩潰而無法恢復。
  水試所表示,該所積極找尋鎖管資源量與環境因子間的關聯性,建立資源預測模式,希望能在每年漁期開始前,提供資源量的趨勢預測。目前研究顯示,影響鎖管資源量變化的重要因子為海面水溫,其中,每年漁期開始的4月間,臺灣鎖管漁船主要作業水域的北緯28度海域海面水溫與鎖管資源量有著負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該區較高的海面水溫出現時,可以預期鎖管資源量的下滑。以去年2016年為例,該海域4月間平均水溫達18.7度,創近年新高。2016年鎖管漁獲情形也是近年來最差的一年,每船每天平均漁獲量從2015年的176.8公斤,下降到116.3公斤,降幅超過3成。
根據目前氣象局提供的海面水溫預測,今年4月間該海域的平均海面水溫預計較去年為高,鎖管漁獲量恐持續下滑。由於實測的海面水溫數據於6月初才會分析完成,水試所正密切與與中央氣象局合作,利用中央氣象局所提供之最新海面水溫預測資料,及早分析鎖管資源可能的變化趨勢,以提供漁民漁期作業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