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淺談快速游泳魚種之活魚運輸-以鬼頭刀為例

  • 出版日期:111-06-30
  • 點閱數:344
  • 修改時間:111-07-11

在水產養殖、魚類生物學家等工作領域中,經常需要透過活魚運輸的步驟來達成目的,大部分做法是將生物放至活體運輸箱並透過陸運方式送往目的地。在運輸過程中往往對魚類造成緊迫,而緊迫與魚類健康是相互影響的 (Harmon, 2009),Stieglitz等 (2017) 曾指出,環境緊迫源會對某些處於早期生活史的魚類造成影響。對於還沒有辦法完全養殖之物種,幼魚來源僅能仰賴野外捕獲,或透過野外捕獲親魚並產卵獲得幼魚,而活魚運輸在上述這些過程當中顯得極其重要,若執行妥當不僅能讓捕獲的魚類維持在好的健康狀態與品質,為後續養殖相關的工作或研究增加效率。活魚運輸的範圍包含了運輸過程以及運輸前的操作與運抵後的管理,其運作是否適當關係著運輸魚類的活存率及健康程度。本所目前正執行大洋性魚種增裕技術開發研究,其中大洋性魚種大多為中表層快速游泳魚種,像是鬼頭刀、鮪魚等活動力極強的魚,相較其他海水養殖魚類,對光、聲音、振動等刺激源較為敏感,若沒有在捕獲過程中適當減低緊迫源 (即良好運輸前操作),其當下捕獲掙扎時已產生極大驚嚇及緊迫,加上後續的運輸過程亦要放入容器中一段時間,在這持續緊迫過程中魚體往往不堪負荷,若又受到突發性的刺激而產生群體急速游泳常會因衝撞容器壁面,造成魚體的脊椎骨折或頭部變形而死亡。從捕獲放置養殖環境的過程,初期通常有較高死亡率,多半為運輸中間過程緊迫,加上四處衝撞容器致使魚體皮膚受傷感染造成其初期死亡率較高,魚隻在放入養殖環境後亦受到緊迫、驚嚇有追逐或擦傷等情形而持續耗減,這時後續的檢疫、預防及治療的工作就相當重要。活魚運輸的過程看似繁瑣,但其所帶來的效益及效率很大,因此減少潛在緊迫因子、運輸魚類在緊迫環境下的時間,以及了解當時魚種可接受的水質參數非常重要,應建立一套適合該生物的運輸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