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以單位加入生產量模式探討太平洋黑鮪資源動態

  • 出版日期:98-09-01
  • 點閱數:118
  • 修改時間:108-06-13

黑鮪 (bluefin tuna) 根據南北半球地理分布,分成北方黑鮪 (Thunnus thynnus) 及南方黑鮪 (Thunnus maccoyii),南方黑鮪分布於澳洲、印尼之南半球海域;北方黑鮪則分別棲息於太平洋及大西洋。以往北方黑鮪在分類學上分屬於兩亞種,但因其各有產卵場,且無基因交流現象,目前分成大西洋黑鮪 (T. thynnus) 及太平洋黑鮪 (T. orientalis) 二種。太平洋黑鮪成魚,在每年的4-7月春夏之際會洄游至中西太平洋的菲律賓東北方水域、台灣東部水域、琉球群島、日本九州南方及日本海等海域產卵,卵孵化後,幼魚經由黑潮向北輸送至日本海南方水域。部分幼魚滯留於日本海水域,具有南北向的季節性洄游習性。秋季至冬季時,向南洄游並停留在日本西部及北部水域;其餘0歲及1歲齡魚群則跨洋洄游至太平洋東岸,成長至4齡後返回太平洋西岸產卵。太平洋黑鮪具有東、西太平洋兩個漁場。美國與墨西哥多使用圍網在東太平洋作業,日本、台灣和韓國則使用延繩釣、曳繩釣、竿釣及定置網等漁具於西太平洋作業。我國主要是由近海鮪延繩釣漁船以進行產卵洄游的黑鮪為標的。目前國際漁業管理組織對於跨界高度洄游魚類之管理規定日益嚴格,身為黑鮪資源利用國之一,應對資源狀況有適當的瞭解以求永續利用。本文利用單位加入生產量模式評估不同初捕年齡、漁獲死亡係數及自然死亡係數對太平洋黑鮪資源的影響,同時探討在不同的自然死亡係數下,現行漁獲死亡係數與生物參考點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