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對蝦類對於白斑病毒之免疫反應及相關基因標誌之探討

  • 出版日期:100-03-01
  • 點閱數:118
  • 修改時間:108-06-13

白蝦 (Litopenaeus vannamei) 是目前主要的對蝦養殖品種,每年都能高量產出,約佔所有對蝦類產量的52%。然而在發展白蝦養殖的同時,疾病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如WSSV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TSV (Taura syndrome virus) 和IHHNV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等疾病的爆發,均曾對產業造成重大損失,其中尤以WSSV最為嚴重。WSSV為一種DNA病毒,主要侵犯中胚層以及外胚層的衍生組織細胞,不論是幼蝦或成蝦在感染後7-10日之內均會死亡。現今養殖環境日益惡化,可用來養殖的土地大幅縮減,再加上各地養蝦交流頻繁,許多病原體藉此擴散至世界各地,再經由水流的接觸而爆發大量的流行 (曾,2004)。WSSV是一種對蝦類常見而且具有災害性的疾病,曾經於1990’s年代在台灣爆發嚴重的感染,造成養殖戶莫大的損失。研究顯示,WSSV除了危害對蝦類之外,尚會傳染給其他種類的甲殼類生物 (Chang et al., 1998)。雖然最近幾年研究無脊椎動物如何對抗細菌及真菌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知識,但是對於蝦體自身如何抵抗病毒的攻擊仍然不是研究的十分透徹,因此,研究蝦體對於物理上緊迫性的反應以及增強免疫反應是研究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