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最近泰國蝦池水面都呈現著濃綠色混濁物,將其表面撈起潑灑出去,可看到帶有螢光綠色 (如圖)。請問這是藻類嗎?有無危害?為何而生成?如何防止?另,為何池水的pH值越來越高?並非單日的變化,而是累計好幾天呈現出來的,可能是何原因造成?

  • 來函日期:102-07-08
  • 類別:水質管理

圖中池邊水面浮有綠色聚集團塊,應為池水中微細藻類 (植物性浮游生物,以下簡稱為微藻) 死亡後之藻體。其生成原因及危害詳如次段說明。應對方法可以養殖池水透明度來作為排換池水的依據,並視水中營養鹽濃度來決定施加肥料量,以維持微藻的適當濃度。池水pH值逐日上升,係因為微藻濃度與日俱增,使水中二氧化碳消耗亦隨之增加。
養殖池中的微藻可以形成水色、增加池水溶氧量、穩定池水水質、抑制底藻及絲藻滋生,又可安定養殖物,避免其互相殘食。因此在養殖池中維持一定濃度的微藻是有必要的。然而,並非所有的微藻都適合養殖生物,故必須在養殖前就做好整池工作,如翻動底土、灑布石灰,注入乾淨穩定的飼育水,並引進接種適合的藻種。在飼養期間則須定期施肥,排換藻水及注入新水,以達到穩定藻類濃度的目的。
夏季時因日照強烈且水溫升高,造成養殖池中微藻大量繁生,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會因光合作用而大量被消耗,造成池水pH值上升。到了夜間,微藻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入水中,則pH值會下降。當池水中微藻的濃度隨著養殖時間而增加,白天消耗二氧化碳的程度也會隨之上升,造成養殖池水pH值一天比一天高。而當水中微藻繁生到一定程度,將水中營養鹽消耗殆盡後,在缺乏營養鹽來源的情況下,微藻將會出現大量死亡現象,死亡的藻體及分解物會聚集浮在水面上。這些死藻經由細菌分解後,會將營養鹽重新釋入水中,並引起另一波微藻生長。重新生長出來的微藻,很有可能已經不是原本的微藻種類,甚至可能是有害藻類。這一連串的變化會使養殖池環境變動劇烈,因此並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根據上述,養殖工作必須時時掌握天氣及環境變化,並因人、時、地、物做出適當的的判斷及操作。不僅考驗知識,亦考驗經驗的累積。畢竟每個養殖地點的條件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操作手法亦不能如出一轍,須用心觀察變化並隨時調整,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