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蝦猴性腺發育調查

  • 作者:白志年、楊順德/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蝦猴為美食奧螻蛄蝦(Austinogebia edulis)之俗稱,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十足目(Decapoda)、腹胚亞目(Pleocyemata)、螻蛄蝦下目(Gebiidea)、螻蛄蝦科(Upogebiidae)、奧螻蛄蝦屬(Austinogebia),為廣溫、廣鹽性物種,一般棲息於半泥半沙的泥灘地,具有挖洞而棲的習性。本種從北部淡水至嘉義縣布袋龍宮溪口潮間帶泥質灘地皆有分布,但主要產區在彰化沿海地區,又以伸港至大城的產量最多,是奧螻蛄蝦屬唯一具有食用經濟價值的種類。近年來因海岸污染、潮間帶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漁民的過度捕捉,使其棲地及資源量日益減少。為了復育彰化沿海地區的蝦猴資源,彰化縣政府除了劃設保育區外,相關單位亦希望能以棲地放流的栽培漁業方式,加速復育效率。本中心鑑此,除了積極進行蝦猴人工繁殖研究之外,亦加強調查其成熟季節以及野外生長機制,期能確保復育工作之成效。

筆者等於108年10月至109年12月期間前往彰化沿海採集蝦猴樣本,分析其雌雄比、體型分布、雌蝦卵巢發育及產卵月份分布等資料。結果顯示,採集之樣本中,雌雄比例約為53:47。體型部分,雌蝦以2.51–3.50 g者居多並呈常態分布(圖1),而雄蝦中小體型者以1.51–3.50 g為多數,但另可發現一群體型大於4.51 g者,顯示族群樣本中體型較大者多為雄蝦。檢視樣本雌蝦之卵巢發育及腹部懷抱受精卵情形發現,從年底至翌年年初出現大量卵巢發育至中後期的雌蝦,抱卵雌蝦(圖2)之比例則於3–4月間達到高峰,4月之後數量開始呈現遞減現象,10月以後則已無法採到抱卵雌蝦(圖3)。

圖1、雌雄蝦猴樣本之體重分布.JPG

圖1、雌雄蝦猴樣本之體重分布

 

圖2、抱卵之雌蝦猴

圖2、抱卵之雌蝦猴

 

圖3、雌蝦猴各月份之性腺發育階段情形.JPG

圖3、雌蝦猴各月份之性腺發育階段情形

 

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每年的3–4月為雌蝦猴抱卵高峰,而受精卵約經2–3週即可孵化為幼苗,可供進行增殖放流。孵化3天後的蝦猴苗即會沉底爬行(圖4),為確保蝦猴苗放流後能安全掘穴棲居,最好選擇在退潮時放流於有海水蓄積的區域,以利其能在短時間內掘穴躲藏,以避免被下一波潮水帶離棲地。

圖4、孵化3天後沉底爬行之蝦猴苗

圖4、孵化3天後沉底爬行之蝦猴苗